民国货币为什么是袁大头?

宗二朝宗二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很简单,因为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时(1912-1915),当时战乱纷飞,财政困难,而之前清政府发行的货币由于信誉不佳,市场不接受,导致清廷束手无策. 这时袁世凯想到一个办法,以国家信用背书,发行无面值银元,即没有"文"字,以元为单位,俗称"袁大头"或"银元",作为新式货币,以后逐市投放,逐步取代传统的银两(如广东的"鹰洋"、福建的"寿星"等)和外国银元(如香港的"站人"、日本的"龙洋"等)。

袁世凯在称帝前发行了3种银元:民国元年(1912)发行面值为“壹圆”的银币;民国二年(1913)增发面值有 “中圆”(半圆) 和 "贰角" 的银币;民国三年(1914)再增发面值 "伍角" 和 "壹角" 的银币。 除上述3种银元外,还有面额为“一圆”的金币以及"五钱""二钱""一钱"的铜币。其中,"三币" 铜币由天津造币厂生产,供应全国,而金质"一元" 则是由北京北洋政府财政部委托英国伯明翰造币厂铸造的。

这些货币上都有袁世凯的面孔,因此人们形象地称这种币制为"袁大头"。 “袁大头”的正面图案都是袁世凯的侧面头像,背面图案则分别是二角、五角、一元等面值,还有嘉禾图、三角状叶纹或是麦穗。 虽然这种新的货币体系得到了袁世凯的大力支持,但是百姓们一开始并不买账,仍然按照老习惯交易。于是袁世凯令财政部把以前发行的银钞到各家各户收回注销,并限期交付新银币。但仍有部分旧银币和银票流散在民间,于是又多次发布命令,收缴所有流通的旧银币。不过民间对这种新币的质量普遍不满,因为它们都是由英国铸币厂代铸的,英方仅给了模具而没有发给实际的材料,所以这批银元被称为“空头”。一直到五年后,由于英国人的迟迟未给实货,袁世凯的财政部长熊希龄不得不亲自往英国交涉,才陆续得到补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