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双毫银币什么时候造的?
“双毫”是指面额为20元的银本位币,即当时人们口中的“二毫”。 “一毫”就是指1935年法币改革后,发行的不兑现的纸币,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人民币”。 旧中国自近代洋务运动以来,由于受到西方列强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侵略,国内战乱频繁,民生凋敝,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统区国民经济状况恶化。为了遏制物价上涨,稳定金融局势,1948年12月,国民党政府宣布“法币”退出流通领域,以“金圆券”取代。但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下跌到战前的水平了(如上海市民生活水平由1936年的75%下降至1948年的50%),所以金圆券的发行并不顺利。 当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取得胜利的时候,国民党政府却在不断的发行货币,而人民群众手中持有的大量法币、关金券在不断地贬值,这种状况使得国民政府的货币信用急剧降低。 于是,当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已处于解放前,国民党政权即将覆灭之际,1949年1月,国民党当局又发行了一种新的货币——“银元券”。这种“银元券”以法定汇率兑换白银,但是民众手中持有的银元已经无法换取这种“银元券”,因为当局已经在经济上破产了。为了维护他们的货币信用,他们必须用武力镇压人民的反抗。就这样,本来应该和平发行的货币,竟然变成了暴力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