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找民国十年上海申报?
如何查找民国十年上海申报?
一、《申报》的刊行与报馆。
《申报》初名《敬日》,1872年9月27日创刊于上海。1882年7月16日,改名《申城琐录》;8月16日又易名《申报》。清末著名报业资本家史量才继办《新闻报》之后,于1913年接办《申报》。他整顿报馆业务,扩大报导范围,加强评论,深得读者好评。《申报》在上海报界,独占鳖头达40余年。
报馆初创时,设于上海枫林桥南堍,1874年迁南市,1897年又移设在城隍庙附近。1912年以后,《申报》又在福州路上建筑了一排四层楼房,作为报馆的新馆舍。著名的上海跑街“四大金刚”之一的三属于松茂老板史叔良,当时正在经营上海亚细亚大楼。这个大楼地辟人稠,工商云集,是租界里最有规模的繁盛所在。于是,他便将自己所有的楼房让给叔父史量才作《申报》新馆舍。
二、《申报》的业务。
《申报》从创刊起,便把它定为一种市场类杂志。当时,由上海而苏杭宁,直至皖南赣北,都在它的影响之下。1927年,国民革命军占领上海,《申报》受到猛烈的冲击,营业日见衰落。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申报》馆由南市移至虹桥路新馆舍。1937年“八一三”日军侵占上海,《申报》处于停产状态。1938年1月,因史量才不愿加入汪精卫的新政府而被尤丹所暗杀。《申报》由史量才之女暨代理人孙雨耕管理。1941年日伪接办《申报》,改名为《时事新报》。
《申报》在民初的10年(1912~1922),可以说是上海最有权威的老牌周报。1913年7月,《申报》将原有附刊的《新闻日报》分出,成为独立日报。《申报》日报的独出,因为有了自己的言论版面,有了自己固定的读者群,进而争取了更多的广告客户,同时也提高了本报的地位。
三、《申报》的读者及影响。
《申报》最初主要是供应上海商业圈内人员阅读,但后来它的影响却遍及全国,甚至海外。它的读者群中有极高的知文程度,多数为小康以上的社会地位,包含许多达官贵人、富商巨贾。《申报》的广告具有实用、高雅的两面特色。这些广告对于读者具有导航的作用。从《申报》近五百种广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娱乐等各方面的盛衰浮沉;同时也看到商家、生产者、经营者等对时局的热烈反应。
由于《申报》在当时社会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一些有影响的期刊如《清华周刊》等,都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纪念史量才“被刺”的专文。12月9日,天津《益世报》刊登了“史量才先生遗像”,并且发表了“告读者”:“本报为纪念史量才先生起见,今日起将前订全年《益世报》一张,附送史量才先生遗像一张。凡有《益世报》之处,即限本月十九日以前,将未送之一张免费附送,以昭广大。”同日,《申报》在“本报启事”内,痛心地指出:“记者生前对新闻界之职守,仅能执笔为文,而史君却以兴学报国为己任。不幸遭人暗算,身死报焚。论交之情,临风的悲哀,孰非报人兴味?本报谨以廿九五年全年报纸一张免费附送,聊表哀思,并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