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翡翠是翡翠吗?
我也很疑惑,因为以前看到的资料说明代开始使用翡翠,到乾隆时期达到顶峰,所以认为的乾隆时期的玉雕工艺最好;而最近看到的一些资料又说,明代使用的翡翠来自缅甸北部地区,也就是今天掸邦的乌齐(Wunzi),而在缅甸北部发现的古翡翠墓却是公元15世纪以前的,比明朝的成立时间还早。这就矛盾了呀! 那么,到底是“明末清初”开始使用翡翠呢?还是“明代中叶”开始使用翡翠呢?
我的理解是:明代初年并不使用翡翠,因为此时中原王朝的军队仍然控制着辽东和蒙古东部地区,与女真族控制的东北地区保持着朝贡关系——也就是说,在明初的时候,东北的野生的玉石矿还没怎么开发,而野生的翠玉矿就更没开发的。明初制造的玉器用料以青白玉、和田玉为主,颜色较暗;而明中后期的玉器虽然也使用和田玉料,但是出现了大量俏色雕刻的作品,例如用青白玉作成白菜帮子形状留绿的部分,这在明初是想都不敢想的。
我是支持“明末清初”开始使用翡翠这种说法的。理由是:一是古籍记载了当时的缅北山区的部落已经通晓中国语言,向中原王朝进贡“翠毛”(未加工的翡翠原石)。二是从明代中期开始,中原各地出现了一大批玉肆,其中一些甚至是官办的,目的是为了垄断玉料的采购和销售。这些玉肆除了供应宫廷御用的玉器外,也在民间销售,当然卖的玉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因此可以推断,此时的翡翠材料已经是经过挑选的片料或管料了。这种选材的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购买的翡翠首饰或者玉石摆件往往都已经经过了切割研磨,变成了尺寸固定、形状规则的片状或是柱状。
至于说有些古人写的书里说他们看到的“翠石”未经打磨就很光滑,这我只能解释为:要么是一种极其软弱的翠石,几乎不用打磨就光滑如镜;要么是采用了现代的抛光技术,即抛光剂摩擦表面抛光。 PS:顺便说一下南红玛瑙的问题。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南红玛瑙大多是产自云南保山地区和四川凉山地区的红玛瑙,由于这两种地区出的南红多带有纹理,看起来比较天然,因此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在古代,人们找到的天然南红玛瑙其实是非常少的,大多使用的是出自云南文山州丘北县的老南红,所谓老南红是指产自云南红河州南部和广西西南部交界的一带的红色玛瑙,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古代的老南红有一个特点:颜色纯正鲜亮,但是纹理粗糙,就像镶嵌在红色的宝石中间的白水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