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七年一千元什么样?
现在流通的钞票都是印有毛泽东的头像,而在他之前,中国印刷钞票最多的就是蒋介石的头像,本文就来介绍其中的一种——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的“纸币之王”1000元。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央银行开始统一中国钱币,于1933年发行面额为1元和100元的银元钞票,取代了清朝末年发行的许多银样钞和私铸币。到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了法币政策,宣布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纸币为法币,统一国内币制,规定以人民币元为法币单位,废除法币100元等于国币1元之比价,改定为1元等于国币3元5分4厘9毫5丝5忽7微5杪9毫23微45。在全国统一币制的过程中,原发行的银元钞票收回停用。从此,中国近代货币制度趋于完善。
在1948年,国民政府为支援内战,大幅增发钞票,而造成发行上的失控。自1947年7月起,全国物价平均增幅达20%,而以土地为主体的资产价格则持续下跌,上海米价每吨已由1946年的9000元降为4000元,降价达55%。至1948年底,金价脱钩,法币贬值50万倍,银元贬值38万倍。
1948年12月1日,中央银行上海分行发行了1000元面额的关金券,表示支持国际贸易,扶助产业,调整资本、贸易关系,以适应经济紧急任务的需要。不久,又在关金券上加盖“发行金质勋章纪念”字样的钢印,作为纪念蒋介石50寿辰的特别纪念,故名“百金”。
据台湾《联合报系史料专栏》日前发表的长篇调查报告称,这种1000元面值的“百金”钞票,史载仅有15000张左右,是当时中央银行所发行的1万元、5000元、2000元、1000元和500元五种关金券中最稀少的,在2002年8月新台币兑美元升值前,要取得一张1000元“百金”钞,至少要花费10多万元台币。
报道说,台湾早年钞券之流通,大多只在都市圈内,其表现也最明显。如1948年12月中央银行发行1000元面额的关金券,在都市内仅半个月即流通用完。在广大乡村则无人知晓,更谈不上流通了。
直到1949年2月国民政府将首都迁至台北,并实施“金圆券”收兑金银钱币和外国货币,才弥补流通券之不足。此时银圆券已币值狂跌,无法挽救。但是,金圆券的灾难性失败,却为日后另一种钞票的辉煌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