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铢钱现在是什么价值?

郁爱珍郁爱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铢钱在我国古代钱币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自宋文帝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五月,裁减郡县,在郡以上设置铜官,禁止私铸铜钱始,至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禁民铸钱止,共延续了七百多年。

而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便立法禁止使用圆钱。此后,圆钱有秦半两、汉万铜、汉五铢、新货泉、新布泉、宋斤宝钱、辽钱文、钱文康定为顺天元宝,及明代铸行的壹碎、两辅、五陵、永乐、弘治、万历等年号钱,清代铸行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咸丰,直至宣统年间铸行的铜元等一系列的古钱币。

其中,“五铢”钱是我国古代钱币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钱币,自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起,至东汉汉安二年(公元143年)止,共铸行了近五百年,经过汉、新、隋、唐历代的改革、整顿、复兴,一直是我国古代钱币的主要流通币。“五铢”钱汉文曰“五铢”,隋文曰“五柱”,唐文曰“五锥”。“五铢”钱以其钱文“五”字上下左右皆有“金味”,而与民共享财富,所以为历代所崇尚。

为什么五铢钱会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推崇

五铢钱之所以受历代皇朝推重,不仅仅因为它能克制通货膨胀,更重要的是,因为五铢钱代表了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赋税制度。

西汉初年,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据《汉书·昭帝纪》记载,“始赦天下,除民奴黥、杂夏,故不得奴者自占”。即释放奴婢,免征奴税,所以汉代的贫下民户多以铸钱为业,“富毋他好,而好积金钱,善冶铸,故诸富洛人,皆争铸钱。”(《西京杂记》)长安东郭有一姓韦的老人,“家贫,恒以铸钱为业”(《关中记》)。可见在汉代以铸钱为业是很普遍的。

汉文帝时,贾生上疏也说:“富者,罗满仓囤,贫者,悬罄之内(空虚),犹不言贫,可知其贫之甚也。…今农不得耕,工不得作,商不得贸,那么唯有务钱而已。“务钱”,即专心铸钱。(《史记·平准书》)可见,当时的农民也因无田可耕,乃弃农业而铸钱。

但是,自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起,实行盐铁垄断政策,从国家法律上限制民间铸钱,允许私铸钱仅限于贵族和富商大贾。汉文景之时,国用不足,王皇后命铸赤金币(即五铢钱),天子(文帝)以赐诸侯。于是诸侯王和贵族富商纷纷铸作五铢钱。这种钱“轻薄方口,为世常见”(《新修本草·钱篇》)。

为什么五铢钱能击败其他竞争者而成为中国古代流通性最广的货币

五铢钱的造型很精美,“其径一寸,重五钧(每钧约35千克)”(《汉书·食货志》),文隽凝静,风格浑厚。“上圆下方,圜好好巨鱼,面质厚而唇口峻薄,轻重皆如其文,无违错。”(《钱律》)其币文为:“五铢·四出,背有龟纹书。”(《广润》)“五铢”钱的大小轻重,其文字上下穿径半分,重如其文。新莽时将其改称“壹贝”,径一寸,重如其文。东汉铸钱,仍其旧文。隋废五铢钱,更铸开箧、建国二钱。唐复铸五铢钱,其背有文字。宋将五铢钱废罢。

其实,汉武帝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盐铁专营及“算缗”等税收政策,铸钱并不在原因之列。而在盐铁专营及“算缗”等税收政策下,农民没有种植丝麻的意愿,因而没有从事生产盐铁的意愿。如果放开盐铁,使得农工仕商相结合,则国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税源,而并不一定要铸钱。

而将铸钱与盐铁相提并论,是因为当时铸钱太多,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如果政府停止铸钱,由民间自由铸钱,则钱荒问题解决,不用收回以前所铸,也没有通货膨胀之虞,是最佳选择。但是,汉武帝要以此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所以就必须铸钱。

然而,古代中国经济的增长点,主要是在家庭手工业与商业方面。只有当国家在对外战争或内部动乱的情况下,工农业才会有较大的发展。在其他情况下,社会的经济结构与生活方式是稳定的,因而经济发展也就缺乏足够的动力。所以,铸钱成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政策,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是,作为当时国家重要的赋税制度,它确实为历代所因袭,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在明代,“五铢钱”作为一种明税,固定为课税钱,每年向冶户征收。当时规定:每百斤铜征收文钱三九0文,无耗失(损耗)者罚作罪,凡铸坏钱弃于地者,不论多少,罪杖四十。(《明会典·户部·盐铁》)清代沿明制,也征收“四铢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