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一元硬币值多少?

迟子良迟子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人们习惯上把中华民族形成以后,直到公元1911年清朝末年这一段历史称为“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自秦一统天下至清末共持续了2000多年,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称为“中华帝国”。清朝末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队背叛了清朝统治者,打败了南方的国民党军,取得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于1912年宣布中华民国成立,次年改为“中华共和国”。自此,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有意义的封建社会,称之为“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在王朝时代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个真正的现代共和国。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等为节点,之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状况均被称之为前民国时期,之后的则被称为民国时期。

自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国内曾经有许多币种同时流通,但各省都分别制造货币。到了1929年国民政府统一币制,发行中华民国台币,收回各省造币权。同时,废除了清末的方孔铜钱,使用纸币和银元。国民政府在1933年公布《银本位币发行条例》,规定以银为本位,发行银一元硬币。

据资料介绍:由意大利雕塑家乔奇奥·德尔·卡佩(GioiodelCappellino)设计,该雕塑家还设计了意大利版的500里拉及1000里拉银币,三者的正面皆同样有意大利国王维托·伊曼纽尔二世的侧面头部雕像,背面皆为麦穗纹饰,分别代表农业、工业及商业;该币铸造量甚多,因为银价颇低,每两仅售3.88元,所以几乎人人都有。

1935年(民国24年)意大利版银圆流入台湾,当时的台湾有意大利人经营的银行,正努力地想做台湾人的银圆生意,对台币的收购报价只是市价的四成,相当有利润,所以银圆大量涌入台湾;但到了1938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切断台湾同外界的交易,对银圆的需求量减少,报价亦无利可图,便放弃台湾的银圆市场。于是台币的汇价便在1938~1939年间从每元银圆3.5元跌到2.2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台币取代了银圆。根据蒋经国先生当时所制定的“三七购银”政策,以7成现金、3成物资(主要是指粮食)办法购回农村中的粮食并销售给市民,而70%的现金是发行新台币,30%是发行金圆券,也就是说金圆券只取代部分银圆的功能。当时的300多万元银圆折成新台币大约是4亿元,这就是1圆新台币等于4圆银圆的说法。

后来,当局又将“三七购银”政策修改为“一比一”,即以1块钱新台币置换1块钱银圆。由于此时台湾已步入工业化社会,对物资的需求日渐增多,银圆的使用量转低,新台币在台湾经济中的比重渐增,并彻底取代银圆。所以1947年银圆已完全不能用来流通,至此结束。

如今,这些古董钱币已成了收藏界的新宠,很多精品虽然有的经历了很多的风雨,但依然保存颇为完好,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和观赏价值,一些存世量较为稀少的品种,其升值潜力无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