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马车多少?
我国历史悠久的轿车工业是在封建王朝的“科技”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早在公元前2200年,中国的车架就已经相当古老,而且是双向支架。 到了封建王朝时期,中国已经拥有了一切现代轿车所具有的基本零配件。例如铸造工艺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从一些轿车残片上所反映的精湛技巧中就足以看出。在机械加工方面,已经使用了磨床和铣床,而当时世界现代轿车史上最优良的发动机却要等到20世纪初才出现。 在中国最有价值的轿车文献中,最值得称道的当然是1797年法国人莫里斯·托马制作的第一辆四轮轿车。法国是欧洲现代轿车的摇篮,而西班牙则是欧洲现代轿车的发源地。在欧洲,第一辆现代轿车出现在1805年,而北美则是1895年。此后不到10年的时间,现代轿车便以飞快的速度推动了20世纪汽车工业的进步。 1903年,福特T型轿车的问世标志着大规模生产轿车的开始。与此同时,第一套仪表系统开始出现在轿车的驾驶位置上。6年后,现代化的大量生产的方法在惠斯顿司顿将T型轿车的成本减少至原来的1/3。这时,欧洲人也开始认真考虑轿车的相关问题。 1919年到1929年这10年间,美国生产了世界上最多的轿车,接近500万辆。这也使得美国成为1929年经济危机的源头。随后,欧洲人也开始生产更多自己的轿车。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轿子是由轿肩、轿身、轿顶、座椅和垂巾等5个部分组成的。轿顶又分为软轿和硬轿两种。软轿又称“伞棚轿”,是在轿肩上构筑一顶轿盖,以布篷或苇篷遮盖而得名。布篷可用人工手摇,也可用畜力牵引。软轿可以乘坐,也可以作为摆设。硬轿又称“顶筒轿”,只有底座而无顶盖,以竹木骨架或铜漆布制成,仅起遮护作用,一般不乘坐。 轿子出现时,主要是贵族和皇室使用的豪华交通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使用绣花的丝绸做的轿子。由于轿子代步不用流汗,又免受雨天迎风冒雪之苦,所以,当贵族和皇室的女主人们乘用车辇不再便利时,就开始乘轿了。
轿子分为大、中、小三种。明代时期,还出现过小轿,只准坐夫人小姐和未出嫁的姑娘。清代初年,规定只有贵族大臣及其眷属才可以乘车轿。此后,逐渐放宽限制,准许人们私人乘坐轿子。 小轿又称“闺轿”,一般是四个人抬的,二大二人。大轿是八个人抬的,六前二后。抬轿的前后两边,各设轿夫一名,中间四人身着软仗,被称为“轿藏”,专司轿子在行进时掌握方向及控制速度。 有身分的人家都用轿子,大抵是从前清时开始的。 轿子在清代分为大轿和小轿两种。大四轿,直狭长而坚固,两人抬着在路上行走。小轿宽而有盖,四周垂有纱幕,只有一人一抬,适合在室内或从车马行列中躲避风雨。 小轿的轿顶,有些是活动的,乘客可以掀开观看周围景色。小轿四周悬有纱幕,行车时可以挡风遮雨,休息时还可以放下,使人得以半坐半卧。
大轿一般供正式出外使用,小轿供平日乘坐或在室内使用。轿布的颜色要根据季节而定,一般是冬用深蓝,夏用浅蓝。轿顶上还贴着各色轩车旗(亦称“轿旗”或“伞扇”),都是显示轿主身分地位的标志。轿子四周还悬有铃铛,走起路来叮铃铃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