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年是试铸是铜还是银?
收藏鉴赏古钱币,必须看清钱币的面值、版别和材质。例如清代铜钱都是黄色的铜质钱币,清朝中期有一种“宝泉当五十”(背龙凤)和“宝源当千”(背面上下各有一龙凤)大钱均为红
铜质;宝汉当百、当五十及当十铜钱均为白铜质。
有人说:“北洋造”光绪元宝币是银质的。又说:“民国三年(1914年)华字第一版大头”是银质的。其实这两种钱币均为铜质,只是镀银而已。“北洋造”光绪元宝币是红铜质,颜色发红,经加工造假而成白色银光;民国三年“大
头”则为黄铜质。
有人说:“宣统元宝”背剑壹圆是银质的。其实此币为铜质,且为淡蓝色,经过加工伪造上银光。
清代和民国时期,铸造假币者之多,造假技术之精湛,是其他时期难以企及的。尤其是清代嘉庆、道光以后,技术更为高超。如用赤铜铸造清代的“咸丰”和“同治”钱币,直径在5厘米以上的大小钱钱文几乎一致,真品难识;用白铜铸造的
光绪元宝或宣统元宝,虽然铸字和包浆不一样,但由于经酸处理,致使铜臭炽热,用刀轻轻刮,便会露出银色。
有些用镀银制作的清代古钱,由于银层较厚,用指甲划,会呈现浅痕。有些用银丝做假古钱,币面铜文和真品难辨。这些假古钱,虽然外表光鲜华丽,但是毫无古典韵味和人文历史意义,古钱收藏爱好者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总之,古代钱币多数为黄铜色,少数为白铜和红铜,只有近代铸造的银元是银质的。如清代广东省、湖北省、安徽省等局铸造的包浆亮光金币,以及乾隆通宝背“桂”和黄杨木夹宝罗汉钱等比较少见。若遇到的上述钱币,要特别注意,以免交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