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麻将什么材质?
现在的麻将牌都是纸做的,但其实麻将牌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文化传承。
以前的麻将不仅有纸做的,也有木制的和骨制的。而到了清代,麻将还成为了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
乾隆年间,有人制作了一种画着“春”、“福”等字的花纸,做成牌档,上面画上麻将牌的样式,并写上字样,在上面钉上塑料质地的竹签,作为玩具。因为此牌只有八张,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有人做了四张鱼牌,用骨牌的材料制成,并涂上颜色,在牌上刻上花字。此牌的流行,促成了“八彩麻将”的诞生。而更为流行的是,有人在八张塑料麻将上,又制成“春”、“福”、“寿”、“喜”、“和气”、“发财”等字牌的“色子”,可供人边搓边掷,以决定庄家和点炮的归桌。
此牌盛行多年。到了90年代,玻璃钢材质的麻将流行起来,如今,更是出现了许多新型材质的麻将,如用纸浆模制或电脑打印纸制的麻将,以及铁制、塑料制的麻将等。但不论哪种材质,都没有木制麻将的“档次”和乐趣。
现在麻将有108张,分为3种:饼(也叫块)、条(也叫索)、万(也叫箭)。3种颜色分别代表红、黑、白。
清代,麻将仅仅是达官贵人才玩的一种高雅游戏。那时,麻将只在宫廷和贵族中流传,玩法也比较简单。到了近代,麻将才在民间普及开来,花样也越来越多。
据传,清末文人张之洞在担任山西巡抚时,喜欢打一种“跑马牌”。在那副牌中,无“东”字,于是由一人翻出一张“东”字牌的“发”,当“东”出牌时任何人不得胡牌,以迫使张之洞等达官贵人不得“作弊”。
1927年《上海市麻将竞赛规则》规定的108张牌中有“中、发、白”3种花色;1949年5月上海“四大公司”上海俱乐部、上海大舞台、上海邮局和上海烟草公司在“牌规”中增加了“红中”2张;1986年第四届全国工人运动会将麻将作为体育竞赛项目,全国出台了统一的竞赛规则,规定108张牌中没有“红中”;1998年国际麻将协会制定了世界统一的规则,禁用“红中”、“发”、“白”和“中发白”4种花色,改称“饼”、“条”、“万”,共4类108张。
清代的麻将牌,质地一般以绿竹制作而成,用炭火烤上若干小时,随后再请能工巧匠细心打磨,最后把牌晾置一段时间,等完全晾干后,便成软硬适中的优质麻将。
虽然今天的麻将不再是实木为之,但其玩法依然遵照古制,筒、索、万里挑一。
由于塑料麻将的制作日益粗糙,手感差,带有脏气,声音也不响亮,现在的很多正规大赛,均不采用塑料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