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作品在哪里?
黄宾虹(1865年-1955年),祖籍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渊上村,自幼习画,手足肿胀关节变形,人称"黄瘫痪"。曾入选清光绪年间副贡生,与傅雷、巴金等称"全国十大作家协会之首"。民国时期,寓居上海。老年入中华民国画院,获"国宝级艺术大师"之称号。擅长中国画、篆刻、书法、诗词。作画擅山水,精莳花,喜用蜡梅、雪梅、石钟桃、天竹。在"新安画派"和"海上画派"的影响之下,早年山水法宗洪野、李流芬、程邃,又以王氏、程氏笔法参之,笔致安和秀逸,为"白宾虹",七十岁后,变法革新,明显受到欧阳修、苏轼等文人画的影响,画风陡变,墨气沉沉,厚重不已,堪称"黑宾虹"。90岁后,渐形成独特粗犷雄健的"黄家风光"。山水画"浑厚华滋",独树一帜,被誉为"亘古未有之衰暮变体"。
在画风上,他自洪野、李流敏学画, 初以干笔兼用水墨作疏疏的山川, 后以湿笔渗化作画, 笔法苍劲。从白宾虹逐步转入"积墨"法, 由淡而浓, 层层渍染, 其画风雄奇厚重, 暗合中国传统哲学的美学观念。而他的书法又与山水画相得益彰, 高古沉雄、磅礴大气, 颇具金石意味。
在画法上, 黄宾虹主张"黑、密、厚、重"的画风。"黑"即墨色要浓为重, 在画面构图上, 他强调"满", 主张"平中求奇, 朴中见丽", 构图奇拙, 墨色淋漓;在绘画技法上, 提出"变繁为芜为简", 主张师法造化, 在大自然中领略"浑厚华滋"(即浑厚、茂密、清雅、滋润)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