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能保存多久?
古代的书法家都希望自己笔下的字能流传万年,东晋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感叹“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他的《兰亭集序》确实留传了下来,不过他看到的“昔”,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了。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依旧,但时光流逝无法阻挡。和其它的艺术品相比,书法作品的寿命更短,一幅国画、一件瓷器,只要保存得当可以流传千年。但是书法作品不同,纸张、绢的纤维是有寿命的,而且在空气的作用下,不断老化降解,一不留神就会成为一捧废纸。
现存的墨迹本书法作品,唐之前的极少。东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传王珣的《伯远帖》,皆为绢本,传陆机的《平复帖》为纸本。唐代墨迹保存下来的就比较多一些,如欧阳询书谱序、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等等。
古人用的主要材料是绢帛和纸张,绢帛比纸张出现得早,商朝的甲骨文、金文之后就是帛书。帛就是丝织品,汉初的古字,布帛为“帛”,没有丝的帛为“素”,有丝的帛为“纨”。“纨素”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肌肤。“纨绔”指用细绢作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绮罗”、“绫罗”、“绡”也都是丝织品。《诗经》中的“缟衣綦巾,聊乐我员(愿)”、“缟衣茹藘,聊可与娱”,“缟”为白色的绢帛,“綦”是青黑色的丝娟,“茹藘”是一种可以染红色的草,意思是:穿的是白色素衣,佩的是青黑巾,红褐色的衣裳,我心爱的只是你呀!
“素”指生绢,“纨”有黑、白的。“缯”“缣”指双层的绢帛等等不一一列举。古代的绢帛是十分昂贵的,而且制作麻烦,所以使用并不普遍。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破布、稻草、鱼网等廉价的材料造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纸张取代了绢帛,成为最流行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