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帽花值钱吗?
清代玉帽花多为翡翠质地,有以整块玉石琢磨而成,也有以小料片粘合而成。在造型上有片状、锤砧状、塔状、花朵状和鸟兽状等,图案有云纹、回纹、寿字纹等,制作工艺精美,极具观赏性。
玉帽花最初是在清初出现的,为宫廷戴于朝珠上,后来又流行于王公大臣中。玉帽花由朝服发展到吉服中,作为装饰,用银镀金或者铜镀金的“金钱”、“福”字以及玉兰花串联起来插在帽檐上,称之为“花”。一般朝服用两枚或三枚玉片作为玉帽花,而吉服用四枚或五枚玉片作为玉帽花。
清代玉制帽花品种繁多,除玉帽花外还有玉钿子(即后妃戴的玉花饰)。在制作工艺上采用镂雕、浮雕、透雕以及镶嵌工艺。玉帽花与玉钿子在清晚期大量出现,制作的图案题材有“平升三级”、“鹤鹿同春”、鸳鸯、蝙蝠、葫芦、花鸟等吉祥图案题材,多为南北方玉器工匠所制。
其特征为南方玉帽花、玉钿子磨工光滑,砣工缜密,选料上乘,琢制图案细腻,寓意深刻;北方制作的玉帽花、玉钿子磨工粗糙、图案棱角分明,砣工较粗糙,选料一般,琢制图案粗犷豪放、风格独特。这种区别的特征比较明显。玉帽花、玉钿子在清晚期被大量仿制,所以收藏要找准清中期以前的器物入手。特别是要收藏玉质上乘和工艺精湛的玉帽花、玉钿子,这类器物极具升值能力和收藏价值。在清晚期玉帽花还有作假现象,一般是用普通玉料用油高温煮成鸡骨白颜色,再进行磨工后再在玉帽花的金托上作旧,使人真假难辨。但仔细观察,还是有破绽,经过油煮的玉帽花颜色显得不自然,玉性不通透,而且用油煮的玉器经不起岁月的洗礼,很容易老化。
鉴定清代玉帽花、玉钿子除了从做工上考证外,还要从玉器的皮壳和包浆去考虑,凡是真品的老玉器皮壳浑厚老道,而仿品的皮壳显得过于生硬,只要认真比较,伪品很容易辨别。玉帽花是清代特有的帽饰,在乾隆时期发展到顶峰,嘉庆、道光时期渐趋衰落,但是制作的品种还是不断有创新,一直延续到清末光绪、宣统时期还有制作,只是水平质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在清晚期制作的玉帽花还有作伪和仿制乾隆年间的玉帽花,所以收藏玉帽花要找出真正的乾隆年间的玉帽花,其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才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