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紫砂壶是谁的作品?
当代中国紫砂艺苑,群英荟萃,异彩纷呈。女艺人张红华可谓一枝俏丽的奇葩,她不但壶艺精湛,作品构思独特、制作精绝,而且琴棋书画、箫笙曲艺件件在行。她创作的多种茗壶屡获大奖,被誉为“中国巾帼民间工艺第一人”、“当代壶艺魔术师”、“当代壶艺鬼才女”、“魔术女壶艺”、“魔术师一样的女民间工艺家”、“一柄紫砂壶,千种梦幻来”。海内外的藏家和壶艺爱好者都对这位才艺过人的女艺人刮目相看,其作品早已被争相购置珍藏。台湾和大陆的媒体连篇累牍对她加以报道,称她是“当今最不可多得的紫砂全才艺人”。她创作的作品价值已经超出了艺术品自身的价位,成了紫砂收藏界的宠儿。她的作品多次被作为国礼被赠送给外国政要及著名人士,而“卧虎藏龙壶”就是众多价值连城的稀世艺术珍品中的一件。
话说去年初冬时节,张红华的家乡——宜兴大陶商街茶坊。一位白发老叟正在与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兴致勃勃交谈着,听他们谈话的内容,是在商讨创作一件紫砂壶的创意构想。
“我总觉得老虎作为百兽之王,应该有一个王者的霸气。”白发老叟的言下之意是提醒这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不要将老虎创作得太憨厚、顽皮。
在宜兴,制作一件紫砂壶从来都是艺人们独挡一面的事,师徒合制或艺人合制几乎是闻所未闻的。况且,面前的这位老者年已古稀,而且紫砂艺人中流传这这么一句话:“七十之后技不行”,老当益壮的紫砂人毕竟还是凤毛鳞角。而这个年轻的紫砂艺人是张红华。她听说北京奥运组委紫砂选品委员会正在全国紫砂艺人中征集作品,心潮难平,决心要在自己的紫砂艺术人生中留下浓重的一撇,于是她特地求到了这位白发老叟——紫砂大师吴汉文。吴汉文是紫砂界公认的全才大师,是目前在世制作花货的紫砂大师中少有的高手,特别是他制作的龙、虎、鹰、豹等动物造型的作品十分传神,令无数喜爱紫砂壶的藏家、爱好者垂青,尤其是他的龙形作品几可乱真,真称得上是神乎其神。在年轻艺人中张红华的才艺是数一数二的,她琴棋书画、箫笙曲艺件件在行,这使她在制作紫砂壶时,游刃有余地将自己其他才艺所长融进了壶艺中。张红华有胆量求教吴汉文,不仅倾慕大师的高超才艺,她更看中大师为人的谦和,大师平易近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特别是大师那种从不间断学艺,在艺海中奋斗不止的精进之德使张红华无比敬重,并将大师视为亲朋。这次张红华的上门求教,大师没有丝毫推辞,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合壶制艺。大师还让老伴腾出房间,方便张红华前来磋商探讨。
吴汉文大师在宜兴丁蜀镇离城区不远的清风街上有一幢古式庭院平房,他和老伴就在这清风街上度过了风风雨雨的三十多个春秋。一九八九年,张红华被选送到“紫砂工艺厂”培训进修,在“紫砂工艺厂”的车间、展厅,张红华第一次领略到了紫砂艺苑的博大精深,她看到了一大批当代紫砂大师的珍宝作品,其中吴汉文大师制作的《双龙戏珠壶》就陈列在展厅内。那昂首腾云的龙,那活蹦乱跳的球,简直就像活的一般。张红华从内心被大师折服了。
“卧虎藏龙”这四个字的典故,出自《史记》司马迁的序言中。这个故事说:春秋时期,楚庄王临朝,三年不发号施令,整天打猎游玩,楚国的很多有识之士心急如焚,认为楚庄王不务朝政。于是大家就去见老臣伍举,想让伍举去劝谏庄王。庄王对伍举说:“我想的很周到,我的眼睛就是太阳,我的耳朵就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