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铜钱有哪几种?

宾梅欣宾梅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铜钱,初期基本上承明制,仅年号不同。自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铸钱开始直至末年(1911年),所铸铜钱有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咸丰元宝、咸丰重宝;光绪通宝、光绪元宝。这10个年号的钱币中,咸丰最多,品种近千,光绪次之,嘉庆最少,仅有18个品种。从顺治至嘉庆,钱面、钱背皆用满文记局;乾降二十二年,因新疆平定,增设伊犁总管,特铸乾隆通宝伊犁钱,文为汉文,是清代唯一的一枚汉文记局钱;道光年间所有钱局皆用汉文记局;咸丰年间既有汉文记局也有满文记局;光绪年间记局皆汉文。记重钱有乾隆朝的当五十钱,咸丰朝的当十,当百,当五百,当千钱。铸有宝字局名,计19处,其中有河南3处,山西2处,四川2处,直隶1处,河东河道1处,其余则各1处。清末新疆有5处铸钱局。

清代所铸铜钱的铸造量,以光绪年间为最多。各省钱局中以宝苏局铸造量最多。所铸铜钱的直径从24毫米至36毫米不等。清代前期铜钱制钱如初铸的钱文深峻,郭圆缘薄,铜质精良,有赤铜、紫铜等。铜质优良的有浙炉、赣炉、吉炉、云炉,劣质的有晋炉、秦炉。乾隆年间铜钱的铸造质量明显低于前期。清代中后期所铸铜钱普遍变小,钱文粗糙,铜质亦渐低劣,特别是咸丰年间铜荒造成铸钱的铜铅含量严重不足。其制钱不仅形体变小,文字漫漶,而且制作草率。清代钱背外郭常有月纹、星纹、祥云、太阳纹、太极图、八卦图、太极八卦与星纹兼用、盘肠文、回文,甚至在钱背外郭加铸汉文或满文记重文字等等,十分繁杂。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