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串为什么是9颗?
佛珠自释迦牟尼始。释迦牟尼成道之时,印度的瑜伽师多取当地草木或石头制成念珠,记诵念咒或念佛之数。后传入我国,与佛家所谓“念佛法门”的修行方式相结合,称为念珠、佛珠。“佛珠”一名即是从梵文意译而来。
佛教传入中国后,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礼仪的影响,佛珠的文化和佩戴使用方式有所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以“九”为至尊数,代表极多、极丰富之义。“九”即为“久”之谐音,有“福寿绵长,天长地久”之义。佛珠在传入中国之后,珠数渐渐固定为14粒、18粒、21粒、27粒、32粒、37粒和108粒等数。
人们最常见的是108粒的,佛家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种烦恼,便以108颗珠粒去除之。也有54粒的,表示“活菩萨”的54种说法,实际上只是108粒的简化而已。其它珠数的佛珠,其含义也大致类似。14粒的用于修罗汉用,32粒用于念佛号,54粒的用于佛号与咒语兼修用,108粒的专为修真言密咒者所用。在藏区还有211粒、505粒甚至1000多粒的佛珠。
现代意义的手串,是由传统佛珠转化而来,珠粒数量上已完全失去传统佛珠的法缘意义,人们普遍按个人喜爱来选择珠子粒数,但普遍多保持单数,仍依循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九”数至尊之意和14、18的倍数等吉祥数字为珠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