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是清代的玉雕主题吗?

金园垆金园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合欢一词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二人情比金坚,相约死后同合葬。“死当同奈合棺,生当同枕合欢”,合欢一词因此广为人知。合欢又是合昏的别称,因其叶昼开夜合的特征而得名。宋朝王禹偁《合欢树》诗曰:“花若离披难再合,叶如轻薄易为秋”,用此特性言情喻人。

合欢一词又可谐音“盒湾”,“盒”指盒子,与“合”为同音字,“湾”指小河,有“和合欢心”之意。清代和合二仙纹饰在玉器中的流行,与清初的国策密切相关。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统治的朝代,为了在中原地区行稳长久之计,其统治者采取了笼络汉人的手段,并尊崇儒家文化。和合二仙源于中国的佛教与道教文化,代表着和合美满,既切合儒家所提倡的和谐之道,又符合统治者“合众而治”的政治诉求。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合欢纹饰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合欢纹饰将和合二仙、合欢树、蝙蝠纹、鸳鸯纹、团寿纹、同心扣环等吉祥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蕴藏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和合”理念的重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