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南红玛瑙是什么样的?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距现在时间较近,出土和传世的清代玉器甚多,清代的南红玛瑙饰品与器皿在收藏品市场上亦不罕见。
清代的玉工吸收了历代玉器的创作经验,工艺雕刻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南红玛瑙器皿的制作同样如此,它在继承明代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器型种类更加丰富,器型的制作更加精致。清代的南红玛瑙器皿大多注重器型和图案的配合,一般器型的口沿部位饰以回纹、云雷纹、折枝莲瓣纹等,肩部或腰部饰一到多组上下排列整齐的纹饰,如花卉纹、螭纹等,腹壁有的素净,有的饰有浮雕图案。
总之,器皿上的图案繁简有序,纹饰疏密得当,给人以庄重规整之感。乾隆时期是清代南红玛瑙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代表作品有著名的“秋山行旅图碗”、“春水玉壶”等。清代南红玛瑙器皿的造型特点在这一时期已基本形成,各种器具的装饰部位都有固定的纹式。
清晚期和民国时期仿乾隆器皿的较多,但是由于清代中晚期的治玉风格已发生了变化,因此仿乾隆器皿大多过于工巧富丽,图案繁缛纷杂,玉工和用料已远不如乾隆时期,所以只要仔细比较分辨便不难鉴别。
从清中期开始,玛瑙仿制的器皿开始增多,有仿青铜器的彝、觚等,还有瓜、豆、壶等形状的小件器皿,形制古朴,庄重规整。玛瑙质地坚硬,很难奏刀施艺,所以清代的玛瑙器皿大多采用掏膛成型的方法制作而成,器内壁有的有旋纹,打磨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