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青石权是干什么的?

文珏文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秤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度量工具,千百年来,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得到长足的发展。清代青石权是一种秤砣,石权俗称秤砣,多为圆锥体,与秤杆配套使用称重时起平衡秤杆作用,其下挂结绳套或提环以便悬挂,有铜、铁、铅、石等材料制作,其上往往刻有铭文、制作年月、工匠姓名等。石权在商代已出现,一般为陶质,西周、春秋时期有铜、铁、铁石等材质,但多为扁圆饼形。战国后,多为圆柱、圆锥体,直至元代未变。至明清时期,石权重心下移,石权上部变小,下部增大,其上除铭记的文字有所增加外,还出现镌刻花纹图案和作成兽体形状的,比以前更加精致。

衡器的发明,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在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遗址中,就曾发现用于去壳的杵,这是衡器的萌芽。距今三千年前商朝时我国已制造出青铜制的衡器,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鉴中就有自重约25克小铜权等,商周时期,用权来称量物品的数量。春秋时的孔子,在论及天时、地利、人才的重要性时,把“得天下有人才”看作是“一以当千”的大事,形象地说明了权衡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之大。战国时,楚国出现了斗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度量衡政策,从而促使衡器的制作和使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东汉时张衡制造浑天仪用的称重即有“称锤”这一名称。

中国传统的称重有盘称、台称、案称、架称、杆称(市秤)和天平。天平是直接称重,而其它称重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秤杆子”便是杠杆,秤盘和吊称钩的秤钤及秤捶是这个杠杆的两个端点。从秤的发明到汉代,使用铜锤。因为它的质硬秤钩易磨损。汉以后普遍使用铁锤。秤捶又叫秤砣,亦叫秤锤。《说文》称“锤”,段玉裁注:“锤与捶同,皆读如捶击之捶,引伸为锤利之义。”所以锤利即是锤利铁也。

“砣”字本作“拺”字,《集韵》:“拺,石名。”《说文》:“拱,石之顽也。”段玉裁注:“用之为秤锤,此其俗作也。”所以用“顽石”制作,以增加重量,故“锤”字又可写作“砣”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