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厘就是千分之一,一分也就是百分之一,一毫则是千分之二。古代中国是有“寸、尺、丈”这些度量衡单位的,不过到了明朝万历皇帝的时候,就开始用“省、寸、尺、丈”了,一直沿用至今。虽然有了这些单位,但是并不表示就统一了计量制度,事实上,各地还是用各自的计量单位,比如广东话里还保留了不少古汉语的计量单位。 由于古代中国并没有统一的货币,因此不同地区使用的货币换算起来就很困难,而使用不同货币的时期又往往相隔很远,这就导致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价格无法比较。比如在东汉时期1斤相当于200市斤左右,而在明代却只有60多市斤,也就是说同样是一斤米,汉代可以买3头牛,而明代只能买2亩田。这种价格的巨大差异并不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尽管劳动价值在这中间起了一定作用),而是因为不同的时期货币发行多了或少了的缘故。 正因为如此,人们想出了“比价法”这个换算方法,即以某种商品在当时的市场价格,与另一种商品在同一时期的市场价格为依据,计算出两者相配比的价值数量。这种方法看似科学,但实际操作性很差。因为同一时期的“钱”和“粮”价格未必能同时找到。如果找不到同时期的数据,则必须先确定一个基准期,以此为基础来推算其他各期数值。
为了进一步方便换算,人们又想出了一个“折衷法”。这一方法仍是以“比价法”为依据,只不过将两个不同时期的价格分别折算成基准期的价格而已。当然,这里的基准期并非随意选取的某个时期,而是一个有据可依的特定时期——一般是指我国近代货币改革之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段时。之所以选择这段时期,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我国的货币制度相对稳定,且与古代的银本位制相衔接;另外,在这段时间里各种农产品的价格变化也较为平稳。 所以,要估算古代货币的价值,首先需要确定基准期的物价水平,其次再选择一种合适的“折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