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高仿瓷器?

骆青源骆青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所谓高仿瓷,即高技术水平仿制的古陶瓷,是研究明、清乃至宋、元瓷器的实物资料,为当代发展青花与釉里红艺术提供了探索途径。随着对古瓷认识和鉴别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古瓷的微观特征研究越来越细,仿品与真品的差距也在鉴别过程中越来越明显。古陶瓷高仿品已经难以逃过现代科学仪器设备眼睛的识别。例如,有的高仿瓷器为了追求制作年代久远的视觉效果,在釉上涂敷一层人工釉光,但无论这种人工釉光怎样模仿,与真品还是有区别。真品岁月悠远的火光润泽,是由内到外渗透而出,莹莹玉润,浑厚洁净;仿品的涂敷釉光从外表粘附,干枯刺眼,而且不牢固,仔细检查就会发现脱落的斑点。

目前社会上收藏热持续升温,古董古玩市场极为活跃,高仿古瓷也频繁现世,时有以假乱真的现象被媒体披露。高仿器的大量出现,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它严重地扰乱了收藏与拍卖的正常秩序和信誉。因此加强对古瓷的真伪鉴定,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市场应用上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高仿瓷器鉴定

鉴定瓷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看起。

一、造型:造型是鉴定陶瓷的重要依据。每个 朝 代,各种造型的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风格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社会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取决于制瓷工艺水平。不同 朝 代器物的造型不断地变化发展,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历代各 朝 各代的造型风格是有区别的,如宋代的洗以薄为主,元代的洗厚重。造型鉴定要注意器物口部、颈部、底部各部分的特征。如官窑瓶、壶的口、流、柄。由于是模制的、后期粘接在一起的,所以粘结处线条模糊,器骨不通,而仿品线条自然、器骨通达。器盖、器身、器足各部分都是分别制好的,再粘接为一体,粘接痕迹十分明显。如官窑洗的底足与器身的连接处,外底与器身釉面的连接处都有十分明显的接痕。

二、胎质和釉质:每个 朝 代,由于工艺设备、制胎技术和淘洗细度不同,烧成温度和冷却制度有差别,因此形成各 朝 代的胎釉特征。永乐的“白如脂,亮如漆”;宣德的“橘皮釉”;成化的“奶酪釉”;康熙的“朗朗青釉”;乾隆时“仿龙泉釉绿如初春之草”等。釉面的特征表现在光洁度、酥松程度、釉面的色泽、厚薄,以及由于冷却制度形成的橘皮纹、开片纹和变彩现象等。另外,各 朝 代釉面的莹润程度也是一重要特征。清三代的釉面有肥厚、莹润、光滑之感,而清末、民国各 朝 代甚至到解放后的土陶瓷,虽然釉面也有莹润者,但无肥厚、光滑感。用手触摸,清三代时器物釉面的光滑度、玻璃质感不如改革开放初期的仿品或新仿品强。这是由于原料的精细度及烧成温度、冷却制度、窑炉气氛等造成的。

三、纹饰:注意各 朝 代纹饰的题材、内容、绘法和色泽。不同时期纹饰的题材、内容有别,即使同一题材,各 朝 代也有不同风格。如龙纹到了清末和民国时期,多是爪纹龙或蛇纹龙。另外注意各 朝 代在构图、布局、笔法的特点,各种纹饰的吉祥用语的差别以及色彩的区别。注意勾、染、点、填的笔法。宣德时期的点是用手指肚点的,点周围有放射状涟漪,成化时期也是点,但用笔杆点成。宣德青花用国产“苏麻离青”料,色调浓艳呈蓝黑色,铁斑斑点下凹深入胎骨,用手触摸可感知铁斑斑点处下凹,有凹坑。而仿品铁斑是“浮”在釉面上,用手触摸仿品,铁斑处釉面光滑。

四、款识:款识鉴定要从款识内容和书法艺术两方面着手。款识内容要从款识的字数、种类进行。如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堂名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