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龙头铜口哨干什么用的?
过去常有古玩商贩出售一种工艺精巧的“龙头哨子”,一般长10多至30厘米,用铜丝编织而成,有的在龙嘴处镶以银质或象牙制成的鸣管。据说,这是清代太监用的口哨,用于召唤、逗引小孩。
慈禧太后在宫里的时候,常要太监们物色二三岁的男孩,召进宫来玩耍。慈禧有时也感到太监太多,内宫太挤,就在玉河桥南侧的北三所内,另建一个“小紫禁城”,叫“万善殿”,作为自己休闲玩乐之所。那时,慈禧为讨好八国联军的侵华头目瓦德西,将“万善殿”作为“西后家庙”。庙里有几亩地,有几间房,院落四周也有高墙。慈禧便让太监到民间找来几个幼童,在“家庙”内玩耍。她在“万善殿”的后墙上,开设了一丈多高的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直接看到房南的几个幼童玩耍的情况。那些幼童,就是靠这种“龙形口哨”唤进宫来玩耍的。
当时,挑选进宫的幼童,条件很苛刻:不但年龄要小,而且一定要无父母、无兄妹,无依靠,无着落,无任何牵连的人。有时物色不到,太监们就到处搜罗私生子,甚至使用欺骗、绑架等手段。幼童被召进宫后,由年老的太监“看桩儿”管理,禁止与外人接触。白天不许进内宫。他们住在“万善殿”,由宫中的“女槽头”(专管给畜生喂草料的太监)买来米面蔬菜,给幼童做饭。这些幼童晚上也不准回自己住处,就在“万善殿”的屋檐下打地铺睡觉。
这些幼童在老太监的督率下,每天黎明就要出去晨练,学习各种杂技技术。他们经过几年的训练,一些幼童被送到慈禧太后面前表演。慈禧高兴时,亲手给幼童一些钱财赏赐。幼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被赶到御河里洗澡。他们到河里洗完澡,不管天冷天热,都得把湿衣服披在身上,光着脚在砖地上跑一圈。因为“女槽头”说:“穿着湿衣服跑上一圈儿,保证不伤风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