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老百姓有家谱吗?
在封建宗法社会,家谱具有法律效力和重要的实际作用,是人们寻根问祖的凭证,是公民的权利证书。但有清一代基本上毁弃了元明旧谱,重新修纂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家谱也由此发展成为一种独立和完备的史类文献。清代家谱在内容上不断充实创新,体例上更加完善规范。谱首内容包括谱例、谱说、宗派序、恩荣录、先茔图、支祠堂图、世系图、世传图、遗像等。世系部分基本格式是五世为一表,五世祖以下均分房立传,其格式有欧式、苏式、宝塔式。附录部分包括族产、家法、家训、族约、家礼等内容。
清代民间修谱活动空前普及,使普通百姓也都有了家谱,家谱成为名副其实的“普通老百姓自己的历史书”,家谱资料的数量急剧增长,仅江南地区现存清代家谱就多达一万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