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胎指的是什么意思?

余丁文余丁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陶瓷一般由胎体、釉面和装饰等三部分构成,胎骨是器物的本体,是衬托釉面和装饰的底子。有人称胎为胎骨,指其似人的骨骼一样是器物的支撑体和承载体。其实陶瓷器胎体的致密度和力学强度均高于人体骨骼,称陶瓷之胎为骨其实要比称其它生物体的为骨的更名副其实。

古陶瓷坯胎的制作有“注浆成型”和“泥坯拉坯”等工艺。后者是传统的主要工艺,其制作过程基本上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即“淘土制泥、揉泥拉坯、阴干晾干、素烧施釉、釉烧成瓷”五个过程。

素烧成瓷为窑务范畴,其余均为胎务范畴。素烧是阴干晾干的泥坯入窑首烧,一般不施釉,仅使坯体具备一定的硬度、增强抗变形能力、能承受施釉加的重、不吸釉等,温度不是太高,仅900度左右。釉烧是在素烧基础上施釉后的最后烧制烧成,温度较高(如景德镇青花瓷的温度在1300度)。烧成时,在高温作用下,胎体和釉面的某些化学成分将要发生变化,部分熔融出玻璃质、釉面粘附在胎骨上、胎釉趋于交融、器物的体积和力学强度变大变密、机械性能变佳、致密度达90%以上、呈现坚固耐用、玲珑娇美的特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