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瓷器值钱吗?
清三代时期是整个中国官窑瓷器发展史上的巅峰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无论从造型、绘画、色彩还是烧造工艺上都达到了历史巅峰,尤其是乾隆时期,其烧造的瓷器集中国历代传统美学的巅峰于一身,因此我们才会看到,清三代瓷器在拍卖场上屡屡创造亿元天价的纪录。然而,乾隆时期还烧造有一类极其珍罕的瓷器,那就是仿照宜兴紫砂工艺烧造的"紫砂器",由于其在烧造过程中必须要在不足10毫米的紫褐色釉上再次开片,在如此纤细脆弱的釉面上施加紫砂器的装饰工艺,因此对窑温要求极其苛刻,烧成率不足1%,因此这类器物存世量很少,绝大多数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真可谓是中国古代的"蛋壳瓷器"。而不久前在中鸿信2016春拍中以2000万元落槌、2300万元成交的"清乾隆仿紫砂釉松桩笔筒",正是其中的翘楚之作,不仅是中国传世孤品,同时在全世界同样也唯有日本出光美术馆中存有一件相似品,其存世之珍罕、制作之精美可见一斑。
虽然中国历代均有极薄瓷器烧造,如宋代的影青瓷、西夏的剔刻花瓷、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广彩瓷等,但由于受到当时烧造技术的局限,因此无论从造型、釉质和装饰上,相较于乾隆时期都无法相提并论。而到了清朝初期,受当时皇家紫砂壶制作盛行的风尚影响,康熙皇帝御旨景德镇御窑厂烧造青花仿紫砂器,开创了清宫仿紫砂器烧造的先河,此后传至乾隆时期烧制技艺臻于化境,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然而,清宫仿紫砂器中所包含的皇室品位和皇家审美,更值得每一位藏家反复品读和仔细斟酌,因为这是它和其他传统中国官窑瓷器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正是这些不同使得此件笔筒成为了乾隆时期所有仿紫砂器中技艺最为精湛、水准最高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