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汇瓷器值钱吗?
随着古玩市场日渐火热,专门仿造古玩的人也增多起来,出现了不少以假乱真的古玩。近日,王先生在古玩市场上以50元买了一个“古瓷器”,回家后经过查询对比,发现这个“古瓷器”与博物馆藏品非常相似,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拿到典当行典当。经过典当行工作人员鉴定和查询,这个“古瓷器”是20世纪90年代在湖南醴陵仿烧的,俗称“创汇瓷”,属于文物仿制品,虽然从制作工艺、纹饰等看与博物馆所藏真品相近,但仍然没有文物和收藏价值,所以典当行为此器不予典当。
据了解,从本世纪初到现在,随着国际古玩市场价格一路上扬,古玩市场也迎来了一次收藏热潮,尤其是2005年国际古玩拍卖市场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1400万英镑落槌以后,古玩价格持续走高,有些民国仿制瓷器价格一路飙升,其中就有“创汇瓷”,有的升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受此影响,一些专门仿造古玩的人或古玩市场从业者也将“创汇瓷”当作真品出售,很多古玩爱好者不懂而买到赝品。
“创汇瓷”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一进入古玩市场就没有了价值?
原来,“创汇瓷”是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一些有名的国有瓷厂为了出口创汇、增加外汇收入而仿照古代和民国时期风格所制作的瓷器,如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所藏清代瓷器。从工艺品质上看,“创汇瓷”在设计、制样、制作上,都非常精细、考究,其中有些精品的制作水平甚至堪与古瓷媲美,“创汇瓷”也有粗制乱造的,但多为国外专门销售仿古瓷的商店经销,不出口到国外古玩市场。
我国仿古瓷制作历史悠久,清末至民国时期都以仿古制瓷而闻名。清末至20世纪50年代之间,湖南醴陵所烧制的仿清三代古彩瓷器,当时统称为“毛瓷”。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出口方面存在很大困难,一些国有老瓷厂便在原有生产仿古瓷的基础上,继续以仿古瓷进行出口创汇,这些专门为出口创汇生产的仿古瓷,便统称为“创汇瓷”。
一般“创汇瓷”上都带有烧制年代款识。目前,民国时期的仿古瓷已陆续进入文物收藏范围,“毛瓷”也有很高的文物和收藏价值,“创汇瓷”在上世纪80年代便退出海外市场,只能在国内流通市场和礼品市场经销和赠予,严格禁止进入古玩市场和拍卖市场。
“创汇瓷”和古代、民国时期仿古瓷器相比,还是有诸多不同之处可从造型、纹饰、款识、胎釉、气韵等诸多方面鉴别。古玩市场从业者和收藏古玩爱好者,应该加以区别,谨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