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瓷器值钱吗?
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的一位“人物”,他可以捉鬼,驱邪,所以中国人习惯在家中悬挂钟馗的画像,用来镇宅、化解是非、防止灾难发生,达到消灾、化险、逢凶化吉的目的。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没落与消亡,钟馗也渐渐淡出了中国人的视野和生活。
在当今的陶瓷市场中,涉及人物题材的作品中,以历史故事为依据的题材很多,但是大多数涉及的人物都是些“和气生财”类型的,如和合二仙等,而表现钟馗这种威猛刚烈形象的却很少。这可能和当今人们崇尚和平,追求平和、舒适、宽松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关。但是,从市场行情来看,表现钟馗题材的陶瓷作品,价格并不低。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陶瓷市场真正开始启动。以收藏为目标的收藏者逐渐增多。90年代以后,钟馗题材陶瓷行情看涨,一批以描绘钟馗作为代表作品的陶瓷作者陆续登上拍卖台。1998年,宁勤奇创作的“黑釉钟馗瓷板”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中,以2.816万元成交。2005年,刘远长创作的“青花粉彩钟馗瓷盘”,在北京翰海拍卖中,以5.5万元成交。2009年,戴荣华创作的“粉彩钟馗瓷板”在北京保利拍卖中,已经以3.91万元成交。
钟馗题材陶瓷在收藏市场上数量不算多,但是价位不断上涨。目前,老一辈知名作者如宁勤奇、戴荣华等,虽然还在创作,但是年龄已经很大,加之艺术创作毕竟需要体力,所以不可能像壮年时期那样,创作出大量的作品。而年轻的作者,虽然不乏有创作此类题材的高手,但是由于他们的作品目前在市场上的流通尚未达到相应的规模,所以真正被收藏者接受,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目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陶瓷作者中,以创作钟馗题材作品为专长且在拍卖市场上已经有一定影响力的有:戴光明、程海泉、李秋水、张强等。他们的价格在2007年达到过一定的峰值,如戴光明的“青花红彩钟馗瓷板”,曾在北京翰海以6.9万元成交;程海泉的“青花钟馗瓷盘”,也曾在上海崇源以4.675万元成交。但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之后两年的市场上,他们作品的行情有较大幅度的回落。至2011年,他们的作品再次达到新的价位高度。其中,戴光明的“粉彩钟馗瓷板”,在北京保利以7.475万元成交;程海泉的“青花钟馗瓷盘”,在江西佳趣以4.4万元成交。
综上所述,以钟馗为陶瓷创作题材的藏品,市场价值是比较高的,升值空间也是比较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