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分为,民国三年(1914年)造、民国四年(1915年)造、民国五年(1916年)造、民国六年(1917年)造、民国七年(1918年)造和民国八年(1919年)造。其中,“民国七年制造”的袁大头较为罕见,市面极为少见。
“错币”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在纸币的流通过程中不存在“错误”的说法(只有印钞厂会错印);而且所谓的“错币”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因此很多人理解的“错币”实际上是指不同的东西。
袁大头分为,民国三年(1914年)造、民国四年(1915年)造、民国五年(1916年)造、民国六年(1917年)造、民国七年(1918年)造和民国八年(1919年)造。其中,“民国七年制造”的袁大头较为罕见,市面极为少见。
“错币”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在纸币的流通过程中不存在“错误”的说法(只有印钞厂会错印);而且所谓的“错币”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因此很多人理解的“错币”实际上是指不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