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书法值多少?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幸在2017年去故宫博物院做过一次研究性学习,所以这里可以给出比较详细的解答。 关于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的书法作品,目前在故宫收藏有八幅,其中两幅是他幼年和少年时期的作品,六幅是他在晚年临摹的历代名迹。 下面我就根据这些作品的创作时间、背景,分别进行介绍和评价。 一.《离宫宴侍臣应制诗》 这是康熙皇帝的幼学作品,现存有两件,一件藏于台北故宫,另一件就藏在紫禁城内。 作品作于顺治十七年乙未十二月,即公历的1661年,作者当时才七岁。 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康熙的启蒙老师对他是十分严格的,用笔相当工整。而此时的他虽年幼,但字体已经颇有骨力了,可见其天资聪颖。 而到了这幅画的背面,还有他的老师傅恒亲笔所题写的教诲之词“尔宜潜心翰墨,时摹古帖,以博闻见;且勤读诗经书典,以正心术……余将随时教尔,勉之”。从中也可窥见这位老师的良苦用心,可惜他后来早逝,没有机会亲眼看到这位学生将来的伟大功业了。
二.《幼学诗》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幼学诗》,是康熙十岁的作品,也是他自制的“字帖”。 这首诗是他从《三字经》中选取的章节,作为开蒙之书,自己书写出来,然后每天背诵一遍,可以说是他人生第一首自编自创的诗作了。 他在这首诗的最后还署了自己的名字——爱新觉罗·玄烨,并且盖上了自己的私章。 这枚印章,至今仍静静地埋在宣纸之下,鲜为人知。
三.《临柳公权大字观战帖》 这是一幅康熙五十四年甲午所作的临摹之作,此年他已六十岁了。 众所周知,康熙酷爱书法,曾遍历各家,尤以唐楷为优。而这幅字便出自他临习柳公权的《大观帖》而来。 在这幅画上,不仅有他的楷书,而且也有行书、草书,由此可见他对不同书体的精擅程度。 而在画的背后,则有御制《临柳公权大字观战帖记》一篇,这篇文字的内容主要谈了他如何开始练习书法的,非常珍贵。
四.《临怀素自叙帖》 这个《临怀素自叙帖》与上面那个《临柳公权大字观战帖卷》一样,都是康熙六十年辛卯作的。
这个《临怀素自叙帖》一上来就是“粉墙”,这种笔法在今天看来是很罕见的。而他之所以使用此法,是为了表达他年轻时在宫殿里练字时,墙壁被涂白,于是他就在上边写了无数的“粉墙字”的事。由此也可见出这位皇帝童心未泯的一面。 在画的后面又有他的一篇跋文,文中记载了他的童年趣事及对于怀素的喜爱之情。 五.《临米芾海岳名言十二段卷》 六十九年的壬寅是康熙一生中的第三个辛丑年,这一年他老来得子,心情大好。于是在这一年他又作了一幅《临米芾海岳名言十二段册》。
由于这幅作于晚年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康熙的书法水准,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中国法书史以及各大家风格的了解。 在这篇跋中除了记录了康熙本人的喜好之外,同时还引用了明人沈度的话来勉励后人,很有教育意义。
这幅作品与上面的那两个作品相比,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加成熟了,可谓是他晚年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同时这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件存世康熙真迹的手卷。 六.《临智永千文》 这个《临智永千文》是康熙七十岁时的作品,作于丁巳年,即1727年,这是他一生中最后的遗墨。 因为此时他已经重病在床,自知来日无多,于是便开始回顾一生的经历,尤其是想起了当年在南书房读书的那些快乐时光。这大概也是一种人生经验所得吧!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手卷的结尾是一首自创的五言律诗,这在古代文人生活中是十分少见的,而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康熙内心那种孤寂、惆怅的感觉。这也使人们不禁感到心酸,一位英明的君主,最终却落得个如此下场。
以上便是清宫内现在存有的康熙帝的全部书法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各具特色,体现了我国古典艺术的魅力所在。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除上述几件外,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内有一件《兰亭集序》拓本也是康熙所作,不过它不属于清宫旧藏,而是国家捐赠给该馆的。因此我没有机会见识过它的真容,故不在我的谈论之列。总之希望各位朋友多去那些博物馆看一看,感受一下古人的风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