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字的书法怎么写?
王羲之《兴福寺碑》,唐褚遂良曾临此帖 此碑又称“王羲之兴福碑”、“右军兴福碑”。《金石萃编》云:“其碑在洛阳兴福寺,唐贞观十五年四月立石。宋米芾云:‘大隋开皇十八年(598)刻’。清顾炎武谓‘此乃开皇十七年所刻’,盖有误记。今按:‘碑阴题名及题额皆称开皇十有七年,是时十八年尚未至也。且碑文称‘大业六年’已后事,则知此碑撰定于十六年,而刻石必在十七年左右矣’”。
又《金石索》引王铎语曰:“此碑与《乐毅论》笔体相似;然《乐毅论》自是少年书,此则成熟之后,不烦绳削而成者。若非太常公(褚遂良)临摹,即右军真迹。”故此碑为后人学王书的重要范本之一。 此碑原刻于陕西长安县南三十里兴教寺内。清嘉庆间移至西安碑林中。《碑林的拓本珍品》载有清代拓本二种:一为乾隆年间拓本,二为嘉庆年间拓本。这两种拓本的拓工均极精善,拓片极为清晰,是今日学习研究《兴福寺碑》的极好资料。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评碑第21》中评论此碑说:“欧、褚诸家皆学右军。欧以遒密胜,褚以妍美胜。欧如叫啸凌云,褚如斜枝逸出,各极所长,亦足相敌。惟欧阳率更多力丰筋,尽绝妙之体。《兴福寺碑》亦称唐法书,比之欧书稍瘦,而用笔、结体,无不如心所欲,殆可并驾齐驱。褚遂良书,世传本颇多,或谓《孟法师碑》、《雁塔圣教》等皆是也,然不能过此碑。《雁塔》甚佳,乃近人所作,岂能超越唐人耶!” 此论甚是,褚遂良小楷传世之作仅见,而大楷作品除《雁塔圣教序》外,仅此一碑,实是难得。加之此碑笔法结体,多从“二王”(羲之、献之)而来,是学习“二王”书派的绝佳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