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惹尘埃书法?
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先对佛家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进行解读,这样有助于理解这个题名的含义。 菩提(bodhi),觉悟、智慧的意思,用佛教术语来讲叫正觉。在佛家语中就是了悟成佛的法门。 在唐代,因为当时的皇帝姓李,而菩提在梵文中的发音是Bodh-i-pa或Bodhi,与唐朝的国姓相同因此被翻译为菩提,但是“菩提”这个词的原意是觉悟。后来也就成了觉悟之义的代名词。 “菩提”一词是从汉语中译入佛学词汇的,原意为觉悟、智慧;也指菩提树及菩提伽耶,即释迦摩尼成佛之处。 《西游记》里面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说自己是灵明的主体,不受拘束自由自在。所以他的师傅唐僧要收服他的时候就说:你不守本分,上天欺下界,偷来机关,枉弄神威!把猴头磕上三个响头。意思就是让他回到本来应该有的状态中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出自六祖慧能大师的偈子(注:见坛经)原文是这样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落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实意思差不多都表达了,只是表达的方法不一样而已。 六祖慧能说:菩提不是一棵树,明镜也没有台;原本什么都没有,又哪里会染上尘埃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性本身便是清静圆满的,不用依靠外在的东西来求取真理”。
那么何谓“自性清净心”?所谓自性清净者,乃指真如本体而言。众生与佛体性无异,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自性本是清净无染的。如果一念不生时,则能显现真如本体之用,此时即称为自性清净心。 禅宗认为众生本自具足,自性清净,但被无明烦恼遮蔽,不能显现;若能破除无明,显露本有,便可顿悟成佛。故禅以明心见性为宗。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不假因缘,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谓“禅者,西土用语,此云思惟修,亦名静虑,谓思惟相续,观察如理,而修禅定,名为静虑也。” “尘埃”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束缚和障碍,比如名利地位等这些尘俗的事情往往会扰乱修行者的心志。 所以六祖惠能在菩提树下大悟,明白了佛法的真谛——自性清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