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是什么书法作品?
《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临河帖》、《兰亭叙》等,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其朋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曲水流觞吟诗作赋。 王羲之将大家的作品编成集子,取其名为《兰亭集》,并做了这篇序文。 《兰亭序》作为书法艺术被世人所熟知是在唐代。唐太宗十分喜爱王羲之名帖,他个人非常喜欢此碑,甚至让著名书法家冯承素等人临摹数本,分赐给大臣们收藏欣赏。后来,他又派工人用珠玉珠宝把真兰亭图刻在石碑上,以供观赏。这就是著名的“昭陵六骏”中的“兰亭石经”。
到了宋代,宋徽宗赵佶也酷爱此帖,但当时流传下来的只是摹本了。于是又命人用八年的时间进行复制,虽然无法完全模仿王羲之的笔迹,但还是得到了宋徽宗的认可。这个拓本是现在存世的最好也是最完整的版本。 在清乾隆年间,宫廷内又进行了精拓,成为皇家的秘藏之物。1795年,乾隆皇帝把这部御临碑帖赏给了他的爱臣和亲王弘昼,由此才有了今天人们能够看到这部弥足珍贵的墨宝真迹。 现在该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兰亭序》是晋代诗人王羲之在公元353年写的。时值暮春,王羲之与同僚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修禊活动后集众家诗文于一卷,王写序跋之后,便“因以为题焉”。此篇为书札格式,28行,324字,章则错落,而脉络贯通;笔则疏朗,而意态逸然。《兰亭序》被称为是“天下第一行书”。 “永和九年的冬天,农历三月初七,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在绍兴的兰渚山上聚会。他们兴高采烈地饮酒赋诗。天公做美,阳光普照,山水相映,美不胜收。大家边游玩边喝酒,一直玩到太阳下山还没有结束的意思……”这便是《兰亭集序》开篇第一句话。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了解到,这场兰亭盛会共聚集了有41位文人雅士。他们在兰亭饮酒作诗,畅叙友情。这情景实在是一幅活生生的画卷啊! 但是好景不长,两年后,王羲之就与世长辞了。但是在这篇文章里,却丝毫没有体现作者内心的愁闷,反而是对自然、生命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惜。 全文通篇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是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满腔情感,实在是难能可贵呀!难怪它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呢! 《兰亭序》全篇除二十六个“之”字的写法不同外,其余都是相同的,且变化多端而又极富有规律性。可见王羲之书写之熟练、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