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雾是什么?
什么是“雾”? 行家认为,凡是在玉石内部,特别是翡翠原石内外分布着的一层或者是多层透明(或半透明)液相包裹体(水化物),被形象地称为“雾”。 “雾”分三层 一般来说,翡翠原石的“雾”可以分为三层:皮壳内部的“脱纱”;原石表层和肉之间的半透明至不透明的液体或者固体物质;翡翠内部的水化物。 而行家认为,只有翡翠内部那一层水化物才能算得上真正的“雾”。这种在翡翠内部存在着的、一层又一层的水化物被称为“石花”“石脑”等。由于这些石花和水化物的存在,使得翡翠的颜色变得柔和、自然而且富有变化性,而不会有明显的色根出现。
雾的特点与成因 当我们拿到一块翡翠原石时,先不要急着切料,可以先用强光照一下它的外皮,如果有雾气的话,就会有一层白色的物质出现在光线下,而且雾会随着强光的移动不断的变化形状。 这是因为翡翠的原石从河里或是山上被捞出来之后,外部环境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原石内部的水化物,使其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并发生氧化反应所致。 翡翠的“雾”是翡翠形成过程中次生元素进入翡翠内部后形成的次生水化产物,是一种凝胶体。它主要存在于翡翠的层间接触带中,具有粘度大、稳定性好等特点。
雾的厚薄会影响翡翠的品质 从理论上来讲,翡翠原石越厚,里面的“雾”也就越多,质地也越好;反之,则品质一般般。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比如有一些翡翠原石的表面虽然有一层薄薄的雾,但由于其种老、水头足且颜色纯正,因此这样的翡翠原料往往价格不菲! 我们评判一件翡翠的好坏不仅要看其种水如何还要看其是否有“雾”的存在以及是否饱满。一般而言,如果两块大小差不多的翡翠原料都有“雾”存在的话,那么有“雾”的那块肯定要比没有“雾”的值钱得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