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白色吗?
翡翠原矿里是含铁元素的,所以在天然翡翠的种水里会存在一些杂质或点状的黑色或者灰色的物质,这些黑色的斑点在抛光后呈现出黑色或灰色的效果,所以翡翠会有黑底的现象出现(当然有些翡翠是墨翠) 天然的翡翠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翡翠内部结构遭到破坏,从而使得内部的铁元素以单质的形式析出并附着于表面,这种附着的铁元素会在翡翠经过打磨和抛光以后呈现出白色的样子来,我们称为“白底”。 “白底”的出现是因为翡翠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外力影响使其内部结构遭到破坏所致,并非人为加工而成。
关于白底的成因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风化作用说 地质学的研究表明当翡翠从岩浆中结晶出来之后就处于一个十分封闭的环境中,因此翡翠晶体之间结合紧密,不易受外来物质的侵入而造成改变。但随着地质运动的发展,原来环境发生了变化,翡翠所处的环境也逐渐变得潮湿起来,并且经常受到雨水冲刷的影响,于是翡翠就在水以及风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其原来的内部结构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部分金属矿物(如Fe2O3)被溶解并析出于翡翠的表面,从而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白底。 二、强酸浸泡说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具体为:人们发现天然翡翠的白底部分往往都位于其内部较深处的位置,而这些位置正是翡翠在形成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侵扰的地方,也就是说这些部位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使翡翠的稳定性降低。为了使得翡翠的外观看起来更加完美无瑕,一些人就会用强酸的溶液浸泡已经开采出来的翡翠原石,这样便可将原石表面存在的褐色和灰色物质溶解掉,使翡翠看起来更为通透水润,同时还可以去除翡翠本身存在的裂隙等瑕疵以提高其品相和价值;但强酸的腐蚀性很强,在进行操作时一定要控制好比例,否则将会对原石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三、人工填充说 这个观点是由珠宝鉴定专家们提出的,他们认为翡翠的白底是由于翡翠在形成过程中的后期阶段受到了地下溶洞中矿物质的侵入而导致的,但这种侵入并不是自然的,而是在人为的情况下进行的。例如:人们在开采翡翠原矿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黑色的铁质包裹体存在,为了使其达到更好的美观度,人们就会采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去除并将颜色更加接近于翡翠本身的胶体填入到原来的位置,而这种胶体通常都是白色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白底翡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