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原石的松花?
“松”是指翡翠表皮的特征,“花”是指翡翠内部的特征。 先来看“松”: 在翡翠原石的外皮表面会有一层腊膜一般的东西,行话叫“包浆”,这层灰褐色的物质是矿物颗粒之间相互结合的胶状物,很厚也很坚硬。这层“包浆”实际上就是翡翠在外界环境中长期风化形成的产物,其内含的物质成分与矿物成分几乎一样,只是结构变得松散、颗粒变大并有一定程度的位移。在“包浆”的表面可以看到有许多深浅不一的凹陷,像麻点或细小的裂纹一样的结构,这就是“松花”。 “松花”的颜色可以分两种,一种是色相接近黑色的黑松花;另外一种则是色相偏黄的黄松花。 无论是黑松花还是黄松花,都是在风化过程中由表及里逐渐形成的。由于翡翠的矿体具有裂隙和缝隙,所以外部的水土有机会进入内部,并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形成氧化铁和锰质渗透入晶体间隙中。这些金属元素在特定的环境下会形成一种颜色浅淡而均匀的风化变色效应,也就是“松花”。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松花”实际上是外界作用在翡翠表面的风化产物,它的颜色和形态并不能代表翡翠的内部颜色和形状,所以“有松花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色”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存在——如果石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皮(俗称“蜡壳”)而且厚度适中,那么这层皮可能是由致色矿物(铬离子)聚集而成,并且因为色离子的胶状特性而将里面的纤维结构完全遮盖,这时候“有松花的地方一定有色”的概率就很高了!
最后来看“花”——也就是内部的结构特征,这个特征是由翡翠的构造决定的。 除了极少数的纯翠白玉外,大部分的翡翠都具有明显的结构性,这是由硬玉岩晶体的排列方式所决定的。我们可以把一块天然的翡翠理解为很多小块硬玉晶体组成的集合体,这些小块我们叫做“晶片”,晶片与晶片之间的边界我们叫做“解理缝”。虽然每个晶片的硬度都达到了摩氏7度以上,非常致密且结晶完美,但是它们彼此之间的接触并不是完美的,而是存在着大量的间隙,这些间隙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形成无数的闪亮点,这些闪亮点的大小和色彩会根据光线角度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