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翡翠值钱吗?

侯凌靖侯凌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想了解一下“明清时期的翡翠”值不值钱的答案,其实就包含在问题里——“为什么那么便宜”——因为“明清时期”的采挖、制作水平等距离现代太过遥远,早已无法满足现在的审美。 明嘉靖帝(1522年-1567年在位)曾经下旨让工匠用红蓝宝石和翡翠为皇后做一顶冠饰。这应该算是明史中关于翡翠最早记载,不过当时对于这样的贵重金属材料并不是很重视,所以并没有太多的详细描述。

万历三十年(1602年)缅甸贡奉方物,其中就有“紫绿珍宝”;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缅甸贡奉方物,其中有“赤金、金珠、金叶”等等,还有“赤金箔贴镶玉片”制成的佛龛;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缅甸贡奉方物,有“赤金箔、白玉片”等材料。 从这些记载来看,至少在万历年间,缅甸进贡的翡翠仍然是作为一种金属材料使用的。而且从色泽上来看,似乎偏黑灰,与现在人们观念中的“翡翠”印象相差甚远。这种偏黑的色泽也符合“翠”这个字的本义——青绿色的玉石。 所以啊,老“翠”比老“金”可便宜多了…… 一件明代的鎏金释迦牟尼坐像,高23.4cm,重89g,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就是采用了上述方法制作的佛像,由黄金和翡翠组成。 清雍正皇帝(1723年-1735年在位)对玉器极为喜爱,据说在位期间曾令北京东晓市及苏州旧巷私宅开设玉器作坊数处,亲自指点制法,还授意将乾隆皇帝的名字刻入玉器以作纪念。而这位爱玉的皇帝,也对翡翠加以重视。清人王仁俊著《玉录》载:“雍正八年,缅国进贡一块玉料,色纯青,质坚细,体莹透,大小仅二尺余。上镌‘永庆长春’四篆字。”这应该就是目前见到的对清代初期翡翠品质最准确的描述了。

雍正、乾隆时期虽然也有使用翡翠作为帝王服饰品级的记载,不过这个时候的翡翠显然已经沦落了,成为了“贱金十倍”的“末流”。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以后,清宫造办处的档案中出现了大量“翡翠”的制作记载,不过这里的“翡”是染色的意思——将质地相对疏松的翡翠染色后做成首饰。这一做法到了嘉庆年间仍然流行。

符之睿符之睿优质答主

翡翠之所以如此昂贵,是因其本身的特性决定的。翡翠在全世界只有缅甸有一块几平方公里的区域才有产出,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出现开采,可直到如今还有很多的翡翠矿产资源尚未被发现,因此翡翠价值的稀缺性是其值钱的条件之一。

翡翠在形成过程中有包含了不同的可溶性物质,经过几十万年的挤压融合,有些物质已经与翡翠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不同颜色的翡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冰种翡翠、玻璃种翡翠、芙蓉种翡翠等,这些翡翠的质感不同,颜色艳丽明亮,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翡翠价值也就越高。

由于翡翠的稀缺性,也导致其极为珍贵,在世界上的很多重要场所,都有翡翠的影子,比如英国、俄罗斯等国都用翡翠制作权杖、王冠等,可见翡翠的重要程度。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下都能出尽风头,也提高了翡翠的地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