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和田和翡翠?

淳于常健淳于常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从物理属性上,和田玉与翡翠有着明显的区别 1.密度不同 由于和田玉和翡翠的物理性质很接近,所以一般仅凭感觉是没法直接判断两者的真实属性的。但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和田玉的密度要比翡翠的小一些,用手掂量的话会明显感觉到和田玉有种轻飘飘的感觉,而翡翠则是一种结实的压手感。这是由于玉石的成分不同导致的。 和田玉主要矿物构成是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这两种矿物的密度都比较小,因此整体玉石的密度也偏小; 而翡翠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硬玉(NaAlSi2O6)和绿辉石(CaMg3[Si2W8O22]),虽然硬宝石和绿辉石的密度都比较大,但两者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纤维交织结构,所以整体的密度反而比和田玉要小。 2.折射率不同、 除了密度之外,影响玉石光学的性质还包括折射率和双折射现象。一般来说,天然形成的玉石都会存在一定比例的杂质,这些杂质会影响光的通过,从而产生双折射现象。所以天然玉石的折射率不可能完全一样。以和田玉为例,不同的细度其折射率略有差别,而在相同的细度下,不同的产地其折射率也会有细微的差异。 但翡翠就不同了,由于在加工的过程中翡翠经过严格的去瑕处理,使得翡翠中杂质的影响被消除,因此翡翠的双折射现象就很不明显,其折射率也就比较一致。 所以如果拿一块和田玉和一块翡翠放在一起对比的话,可以通过测量两块石头表面反射的光线来观察它们的折射率是否相同。 当然,如果拿不准的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一张白纸,让玉石表面与白纸平行放置,透过玉石能看到纸上的图案,此时记下玉石的位置,然后将纸上下移动,如果能看到前后移动的阴影,那么说明这块玉石具有双折射现象,属于天然玉石;若始终只能看到一个圆形亮点,则说明这块玉石不是天然玉石。

其次,从外观上看,也可以轻松分辨出和田玉和翠 1.光泽不同 其实无论是和田玉还是翡翠,它们的光学特征都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在自然光线下,想要通过肉眼来辨别它的光泽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如果将它们放入电子抛光镜下,就可以观察到两者光泽间的微妙差距——和田玉显得更为柔和滋润,而翡呈现的是锐利、强烈的玻璃光泽。之所以会有如此差异,是因为和田玉中的透闪石矿物成分含量高于翡翠,而透闪石又是一种纤维光泽的宝石。

2.结构不同 除了光泽外的另一个可以直观观察到的外在特性就是结构了。这个结构并不是指玉石内部的纹理,而是指雕刻后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因为玉石是经过长时间地质运动形成的,所以在形成之初就已经确定了内部的花纹;而雕件是后人根据前期形态不足而进行人工修饰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把“未琢之玉”称之为“天然形”,把“雕琢之后”称为“人工形”。 一般情况下,和田玉呈现出的是典型的纤维交织结构,可以在视觉上感受到像水草般的流动性;而翡翠则是呈粒状结构或柱状晶粒结构,因此看起来就比较坚硬、锋利一些。

仲世灵仲世灵优质答主

和田玉,主要化学成分为Ca2(Mg,Fe)5(Si4O11) 2 (OH) 2 ,是一种以纤维状 sericite (透闪石,2:5:2型),主要由阳起石、透闪石、透辉石、霓辉石、角闪石、斜方辉石、钙铁辉石等构成的多矿石集合体。常含有方解石、蛇纹石、绿帘石、透辉石、符山石、钠闪石、硬玉等。

翡翠,又名“翠玉”,简称“翠”,主要矿物成份是辉石类中的硬玉矿物(以硅酸钠、钙为主要成份,含铁、镁、铝、钠、钾等元素),是一种组成非常复杂的纤维状多矿物集合体。翡翠的地质学名称为硬玉岩,是角闪石族中的一种,常有的伴生矿物有绿辉石、黝帘石、钠铬辉石,还有钠长石、阳起石、白云母等。

从材料角度看,从地质构造上讲硬玉为正岩浆岩产物,结构致密,结晶极细;而和田玉则为沉积变质产物,呈毡状变晶结构,矿物颗粒较硬玉要粗。硬玉的纤维状结晶的粒度小。因此翡翠在放大镜下观察为交织结构,而和田玉在放大镜下观察则为平行(或半平行)结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和田玉的“韧性”和“油性”要强于翡翠的原因,因为和田玉更柔软、细腻、温润,质地更坚实、纯洁、均匀,其表面光滑柔和,如脂如膏,有滑感、油性手感较重,无砂感。

由于翡翠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硬玉,化学成分为硅酸钠、钙,而和田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主要为角闪石族的透闪石和阳起石,化学成份为钙镁硅酸盐,因此翡翠的硬度较和田玉要大(在摩氏刻度中翡翠为6.5.7.5,而和田玉则为6)。因此和田玉更容易受到风、浪、水动力的侵蚀、剥蚀。在河床上更容易受到细沙粒的磨蚀、磨光,从而使表面质地更细腻柔美。由于和田玉呈平行(或半平行)结构,因此更容易沿解理面裂开,这也是和田玉的“崩口”要多于翡翠的本质原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