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钟馗适合佩戴吗?
“北钟馗,南财神”这是民间对于钟馗和招财貔貅的称呼。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这其中有什么讲究或者由来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这个关于钟馗和玉貔貅的小故事! 传说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之时,有一年瘟疫流行,百姓死者无数。为此,李世民命人采集天下名山之矿石,用千余斤紫金铸成金身,并亲题佛龛,供奉于内。如此,果然驱退了瘟疫,解救了万民。而这件采自天下名山的矿石所制成的佛像,被后人称为“紫金如来”、“千手观音”或“千尊罗汉”。其中,“千尊罗汉”中有一尊者,面容凶恶,身穿官服,手持钢鞭,正是神荼(shēn chū)郁垒两位门神中的神荼。而这“千尊罗汉”也被称作“镇宅如来”。因为其可以保佑家宅安宁,驱除邪祟(sì)。
后来到了元朝,忽必烈建立帝师制度,将佛教国师八思巴尊入宫廷,赐以玉印,地位尊崇。以至于后世文人学士,纷纷效仿,在文人居室中供上文房四宝——笔筒、墨海、纸砚、印章,其中印章的刻字多为佛经咒语,以求吉祥庇佑。而在诸多印章中,又以寿山福海、百福临门等字体的“福”字印章最受追捧。
到了明代,皇帝亲自为玉印加封,授意画师画下《仁靖帝王图》。而印章上的“福寿”二字也流传至今,被镌刻于石碑之上,立于大门两侧,寓意“福禄双全”、“福寿双全”。而“福”字的来源,则是因为元代诗人张昱在《观灯曲》中所写的“玉鞭遥指百花枝,双阙风云卷福旗。”
清代是玉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一方面,皇室大力推广玉文化,乾隆皇帝更是自称“十全老人”,广收天下美玉,并亲自题诗作赋,留下《题清·王致贞古槐书屋图》、《咏翠荷折扇》等诸多佳句。另一方面,文人雅士们也对玉情有独钟,甚至以佩玉为荣。各种以玉制的文人雅器层出不穷,如竹节扳指(bān zhǐ)、琴形香薰、梅花笔筒等等。
而佩玉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或是将玉佩挂在颈项之间;或是把两块玉置于胸腹之上;也有把玉轻轻扣击在手指上,让玉石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的“叩玉”方法。其中,在衣襟里面镶嵌着玉质的扣眼,用以固定玉佩,可以说是相当精巧的设计了。而这样的设计,也被沿用至现代的手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