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从什么年代才有?
先放结论,古书籍记载的“翡”和“翠”指的是今天的老挝花绿玉(Lao Tse)和马来玉(Macasar)。这两兄弟都不是翡翠。但是,这两个词在今天却用来指代翡翠。这是怎么回事呢? 先来欣赏一组照片—— 图1-图3分别是老寨山、南奇、乌瓦底基地的货,这个基地是缅北最大的翡翠开采基地之一。 我们知道今天意义上的翡翠是指产于缅甸西北部孟拱北部,萨尔温江中游沿岸的矿石。但是我们看看《西京杂记》里怎么说的——“蜀南荒中有紫翠石,色如莺羽,明净似水,薄而莹腻,工巧者用为钗珰,光采夺目。”——就是说这种石头产自四川西南的深山老林里。
我们再来看看明代冯时可所著的《滇海虞衡志》——“翡翠,出云南永昌府,色取碧绿色,鲜明可爱,谓之碧霞。有红、黄二色,惟红色最贵,黄色次之。”“其色或深红,或淡红,或白,或黑,或三彩以上者。”这写的不是缅甸的翡翠,而是云南永昌府的翡翠,说明古人确实把这两种不同的宝石混为一谈了。
那么,为什么今天的文献和商家都默认“翡”和“翠”代表缅甸翡翠呢?其原因在于20世纪初在法国人探险队来到缅甸后,他们把在缅甸北部的发现记录在欧洲人的文献之中,这些西方资料经过翻译输入中国后,被中国的地质学家和珠宝商沿用至今。
让我们来看一段经典的文献 —— “1924年和1925年,法国人德米雷尔(A. Demeiris)和捷姆金斯基(M. D. Ziminsrkii)先后发表文章指出,在缅甸北部密支那地区存在大型翡翠矿床;1927年,他们又在《地质论评》上发表了《缅甸的翡翠岩脉》;此后,法国地质学家布菲(R. Bouffey)也加入了研究队伍,于1932年在《亚洲杂志》上发表了《缅甸的翡翠岩石》。他们的著作都被载入英国皇家协会期刊《地理学会汇刊》中。自此以后,这一发现成为中国大陆及台湾“最权威”的“官方说法”。”(引自《谁是翡翠之王一一玻利维亚绿松石的发现和演化》) 所以,“翡”和“翠”代表缅甸的翡翠已被公认并被写入教科书,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