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宠是什么代书法家?
字友松,号逸少,明中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王宠出身藏书世家,其祖上自唐末五代以来,便以藏书、刻书和文人雅集著称于世。父亲王贞吉,字元敬,号无瑕居士。正德六年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据记载,王家历代皆笃信佛教,所以王氏先人的墓穴都选择在水陆交通便利的西山脚下。到了王宠这一辈,已经富甲一方了。
虽然出生在如此殷实之家,但王宠并没有成为纨绔子弟。他天资聪颖,七岁就能作诗,十四岁时写的诗已在江南小有名气。十五岁时,因家庭变故,王宠离开苏州到各地游历,在皖南遇到了著名诗人李梦阳,并得到了李梦阳的赏识。二人相交甚欢,王宠时常在李梦阳处流连,向他请教诗文制作的问题。 李梦阳对王宠的诗文颇为赞许,曾对朋友说“吴下多才俊,如王逸山者甚众”。所谓“王逸山”,便是称赞王宠的字像他的诗一样好。而“才俊”二字,也可见李梦阳对王宠才华的肯定。 当然,王宠不仅写诗好,他的书法也同样出色。王宠善写行草,得晋人风骨,又融合了自己的个性,因此风格独特,在当时很有名气。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王宠中举后去北京会试,却因病因未能如期参加考试。次年再试,方得中进士。然终因身体原因,未能参加殿试。
回到故里后,王宠潜心钻研书法,常常在纸上涂涂抹抹,乐此不疲。据说他平日最爱看的是古人毛笔手写的小楷作品,如钟繇、王义之、陆机、陶渊明等人的墨宝,都是他临摹的好素材。他也经常浏览古人的草书作品,如张旭、怀素、孙过庭等大家的法帖,他都仔细观赏,努力领悟其中的笔法和韵致。 也许是因为病弱之故,王宠性格有些腼腆,不喜交游,独好琴书。
除了诗书之外,王宠还有一个爱好——吃。据说他在京城时,曾与友人聚会,酒酣耳热之际,有人提出要吃蛇。王宠闻言,欣然命庖人割鲙(即把鱼切成片煮汤食用。传说为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平子所首创)。不巧的是,这顿饭吃得不太愉快,因为有个朋友吃了两条鱼之后,觉得肚子里不舒服,于是跑到厕所里大吐特吐起来。这一幕被王宠看到,他不由感到一丝懊悔:“我没想到他们肠胃脆弱到这种程度,若是知道,应该让他们少吃些才好!”
虽然爱书、爱吃,但王宠不是一个迂儒,他虽出身仕宦人家,却从未放弃做文人的理想。他一生清贫,将所得俸禄尽数花在买书上。
万历三十年(1602年),王宠病故于南京,留下一堆尚未编目的书籍和无数未完成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