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翡翠会有裂纹呢?
翡翠是天然形成的宝石,所以,在生成的过程中受到外力的影响或者内力的作用导致发生裂隙都是在所难免的,从而形成一些所谓的“裂纹”。不过,有些裂纹明显而深刻,有些则很轻微,肉眼很难看出。 通常来说,影响翡翠价值的因素有:颜色、透明程度(纯净度)、雕工、尺寸大小和是否有瑕等,其中,颜色和透明程度占主导地位。当然,我们不可能以貌取玉,还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其实,有裂并不可怕,只要不是大裂通天,都可以将其作为判断翡翠好坏的一个依据。就像人一样,谁没有个缺点呀!关键是对其影响的大小而论。如果一块石头各种因素都很完美无瑕那才是可怕的,可能价格也是你想像不到的昂贵。 比如说,一块满绿的翡翠牌,若上面有丝状、点状的裂纹或瑕疵,可能会将其降价不少;但如果是一块玻璃种的老坑翡,有轻微的裂纹,你可能就舍不得下手了,也许就会与它擦肩而过。因为品质好的老坑翡实在是难得一见啊!哪怕它仅有一点点的瑕疵。所以说,取舍之间全看自己的取舍。
总之,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处理的翡翠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无论是否带有裂纹,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说不定你还就喜欢这种带点瑕疵的翡翠呢!毕竟人无完人,玉也无完美之玉。
翡翠裂纹从形成原因上分主要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原生裂隙,二是次生裂隙。
原生裂隙的成因与翡翠成矿的动力地质作用有关,是应力作用的直接结果,成矿后也一直存在在翡翠中。
次生裂隙的形成则与翡翠成矿后的动力地质作用或人类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有关,可理解为后期裂开的,一般发育在原生裂隙周围或与原生裂隙相连(后期裂开)。
对于翡翠来说,鉴定翡翠裂纹是原生裂隙还是次生裂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翡翠品质的评价也是有影响的。
原生裂隙:发育于玻璃种、冰种和紫罗兰等高透明度的品种中时,肉眼常可直接见到清晰而略显毛躁的裂纹;在低透明度品种中也常存在,但一般不易见到,主要靠透射光或在10倍放大镜下判定。
次生裂隙:发育在高透明度品种中时,肉眼常可直接见到锐利、透亮的裂纹;在低透明度品种中亦常易见到,在透射光照射下或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更为清晰。
除此之外,鉴别翡翠裂纹,还可以对翡翠进行照射测试,由于次生裂隙常被充填作用改造,因此将手电筒直接照射裂隙,有透光现象者常为次生裂隙充填改造后残留下来的裂隙,而无透光者为未经充填改造的原生裂隙或次生裂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