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老与新区别?
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看,老坑种与新坑种的划分并没有明显的标准。在商业场合中,通常是以消费者对于翡翠认知程度的不同对“老坑”和“新坑”进行区分。 例如,在缅甸当地售卖的翡翠,由于大多数消费者的认知程度较高,一般都不会把“老坑”或者“新坑”的概念赋予在这些珠宝上;而到了中国市场之后,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对于翡翠的认知尚不明确或完全错误,因此商家往往会将“新老坑”的概念附加到从缅甸进口的翡翠上。
以图片为例,如果是不熟悉缅甸翡翠的中国消费者,看到下面这幅图,一般会认为这是“新坑”里的翠料,主要是因为图中玉石被刻上了“新坑”、“冰种”以及“满绿”等标签——尽管这些词并不是行业内的专业术语。 相反,如果是缅甸本地的消费者,看到同样一幅图,却可能认为这是一块“老坑”里的翠料,主要是因为该图片没有标示任何“新坑”“冰种”或者“满绿”的文字说明。是否赋予“新老坑”的名称取决于消费者的认知水平。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老坑”还是“新坑”,它们所表示的都是开采时间这一自然现象,本身并不能说明开采后对翡翠品质的影响——“老坑”不代表质地一定优良,“新坑”也不代表质地一定差劲。也就是说,从自然现象方面来看,“老坑”种与“新坑”种并无本质的区别。 目前,行业内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老坑”种与“新矿”种的区分来源于开采方式的不同。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现在能够控制开采过程中的崩漏现象,使开采出的宝石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新老矿的定义主要在于开采方式的不同。
当然,这种看法是建立在“新老坑”的概念源于我国消费者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因为在缅甸本土,人们更关注于玉石本身的品质,而不太在意玉料的来源(即开采时间),所以不存在基于开采方式的“新老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