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翡翠扳指有哪些?
要说最知名的扳指,那肯定得是老北京满汉全席中,“清炖肥鸭”用的那个翡翠扳指了! 清文宗奕詝命人从苏州采办了一个翠玉扳指,作为赏赐之物分给了几位皇子。
当时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訢,以及多隆阿、柏葰等重臣都接受过这件宝物的赏赐。但真正让这件宝贝出名的,还要属清光绪皇帝大婚之际。 彼时,光绪帝即将迎娶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的养女、隆裕皇后。在举办大典之前,为了显示自己的大方和气度,光绪帝特意让内务府的人将这个翠玉扳指拿出来,递给外国使节欣赏,以示国力强盛,物产丰富。 这个故事被收录在夏仁虎所著的《旧京琐记》一书中。书中有云:“(光绪)二十八年,恭亲王寿诞,宫中特赐玉扳指一颗,其质纯绿,光洁如晶,工极细密,为恭亲王祖遗之物,值且优。”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个外,清代皇室所藏的各种形状的翠玉扳指向来很多。比如北京故宫就收藏有一对翠玉双环扳指,据说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妃子所戴过的。 当然,还有不少人推测乾隆皇帝最爱的贵妃——令贵妃(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戴过的一只翠玉扳指。但这只是传说而已,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清代王公大臣们手中也有不少珍贵的翠玉扳指。例如,乾隆年间曾任直隶总督的福康安就有一件随身的宝物——一块色润形好的满绿翡翠扳指。
扳指是中国特有的男性佩戴的装饰之物。其形为内圆而外方的圆筒型,用以戴在手指上。古籍中亦称班指,汉代许慎 所著《说文解字》中记:“班,拨也。从手从刀,凡班之属,皆从班。 ” 拨在手上之物,自然少不了佩戴。因此,班指的佩戴也早有记述。
扳指在清代多为达官贵人们佩戴,材质多有翡翠、黄金、白玉等所造,其制作也是精湛,扳指的内圈琢有同心圆状,外壁多琢有动物、植物、文字等,纹饰精致,风格典雅。因此,扳指在清朝不仅成为地位和财力的象征,而且,也成为人们搜藏和摆设之品。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曾经辉煌的扳指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清末一些制作精湛的扳指多成为人们搜藏之物,其身价和价值也不断攀升。特别是以翡翠制作的扳指。
珍贵的“福寿三多”扳指,其选用冰种质地的玻璃种翡翠雕琢而成,为18世纪左右缅甸老坑所出,晶莹剔透,色泽为娇黄,其透光度与质地非现在所出翡翠可比,是极罕见的翡翠珍品。扳指质地冰脆,莹澈无比,其圆润与光洁的外表,在透光的映衬下,在圆筒般的中空内,晶莹的翡翠似乎在内荡漾,其娇美的黄色,呈现出一种玉脂般的华贵质感,而那细若发丝的冰裂纹,更突出翡翠的冰晶之质,品相之完美好象刚刚出土,无有丝毫岁月的痕迹。扳指的外壁以浅刻的手法,雕琢有荔枝、佛手(或称“佛手柑” ) 、桃子,这传统的“福寿三多”图案,是当时寓意吉祥富贵的题材,因此,这一扳指也称“福寿三多”扳指。“福寿三多”图案,在清朝中晚期非常盛行,许多的吉祥挂件和摆件,多有运用,特别在翡翠饰品中经常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