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样作假?
1.染色处理,将低档的翡翠经过染色处理提高其卖相。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染色剂有苯胺染料和苏丹红等。这些染色剂对人体有害,而且难以清洗。所以,最好不要购买染色过的翡翠。当然,如果买了染色玉也不要紧,只要不长时间佩戴、不过分揉搓,颜色还是会慢慢变浅直至褪去。 2、灌胶(注胶) 将透明的翡翠放入玻璃缸中,注入液体,使其与空气隔离,可防止翡翠褪色,同时还可以增加一定的重量。市面上很多用这种方法来增加重量的假翡翠。
3、用其他原料仿冒 用塑料、玻璃等材料压制成翡翠的形状,然后用酸洗的方法将其着色,做成假的“翡翠”。除了肉眼识别之外,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掂重量了。因为仿制的“翡翠”都是塑料或者玻璃,相对来说密度比较小,用手轻轻掂量就能感觉出来。还有就是观察颜色。真品“翡翠”的颜色自然而富有灵气;而仿制品则是色调统一,过于均匀,似乎有点“呆板”。 如果拿不准手里的首饰是真是假,可以使用简易的测试法。 用一根细线,一头拴在戒指圈上,另一头系在手上,然后用力拉扯,如果容易扯断的话,可能是假货。 还可以把玉石放到醋里,浸几个小时再用牙刷刷一下,如果有掉色现象,证明是假的。
市面看到的假翡翠大致分为三种,分别是:翡翠制成品B货、翡翠制成品C货以及翡翠制成品B+C货。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介绍一下翡翠B货。一般来说,我们评价一件翡翠制成品好坏的标准为“色、底子”。所谓色就是指翡翠制成品的色泽,好的颜色有“浓、正、阳、匀”的特点,而“底子”我们一般指的就是翡翠的绿色和其他的颜色,如黑色、白色、褐色等。
在选购翡翠制品时,我们常常把那些色很靓但同时“底子”有脏点、纹裂的翡翠制品进行技术处理,就是将原翡翠制品先打磨好,然后放入酸液中浸泡,直至酸液将脏点、纹裂中的物质“吃”掉,再将这些翡翠制品充入树脂,使其保持原样。经过这些工序加工后的翡翠制品看上去和翡翠A货很相象,但实质上改变了翡翠原有的物理性质,成为翡翠B货。
在鉴定翡翠B货时,大家要注意以下方面:一般情况下,由于翡翠B货经过酸液浸泡,那么在用10倍放大镜观察时时就可以看到翡翠制品的内部遍布蛛网状或星点状的裂纹,同时,在偏光镜下还可以观察到这些裂纹不具有二色性(具有二色性的为A货)。另外,由于在树脂中有较多的气泡,因此有些翡翠B货常会出现“雾油油”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