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翡翠是冰的吗?
首先,肯定不是“冰”的。 “冰”这个概念在宝石学里是指无色透明(或仅有一点点色,如浅蓝、粉绿等),纯净度好的宝石,而翡翠是有色的(有色指绿色和紫色,蓝色和黄色等等),纯净度也不好(有杂质、灰暗、不通透等等)。 至于你说的“透”嘛,当然有一些翡翠是可以看到水底的,但是“透”和“冰”没有必然的关系吧!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同样是玉髓,也有“冰”的感觉对吧。可是我们知道玉髓是无色透明的呀!其实道理很简单啊,无色的东西我们觉得很“冰很通透”,而有色的东西我们觉得“润”“腻”“不透”……这是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我们对“冰”的感知其实是受冻的感觉影响的啦……所以,你看很多卖珠宝的卖家都会把货品放在一个“冰箱”内,目的就是让你产生“冰”的感觉嘛!
最后,再次强调,翡翠是没有“冰感”的哟! 那么有人问了,为什么我在商场买的A货挂件有“冰感”呢? 我想问你几个问题:
1. 你买到的“冰感"挂件是否是A货(即未经过酸洗充胶处理的);
2. 在购买时是否有荧光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紫外线灯”),并且有检测人员告诉你这是冰种或者糯种的翡翠呢?
3. 购买的流程是否顺利,有没有怀疑这难道就是冰种或者糯种的翡翠? 如果以上都有的话,那我十分抱歉地告诉你,你被黑心了。
现在的不良商人真的是多啊!连“冰种”“糯种”这种名词都敢乱用的哦! 什么是“冰种”什么是“糯种”以后有空我再写写……目前我就想到这些。
翡翠的冰种是比较高的一种翡翠质地,具有玻璃光泽,半透明至透明,是次于玻璃种的一种优质翡翠,因为其看上去就像冰雪一样而得名。冰种翡翠多为玻璃底,一些行家和收藏家尤其看重玻璃底的珠宝。在收藏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玻璃底,真无敌”,意思是说具有玻璃质感的珠宝首饰是上品,价值极高。
有“冰”字并不代表翡翠就属冰种翡翠,冰种翡翠的次生矿有原生翡翠坚硬而透明的优势。有的商家把玻璃种翡翠称“玻璃冰”,意思就是说,这个翡翠的种份比冰种还要透明,接近于玻璃种的质地。其实,真正意义的玻璃种和玻璃冰在肉眼上还是可以区分开的。玻璃种非常透明,完全接近于玻璃,而玻璃冰只能算一种上乘的冰种翡翠,比冰种更加透明,但还无法与玻璃种相提并论。冰种翡翠中常可见到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的极品之作,令人爱不惜手。常人见到冰种翡翠,觉得透明通灵,与冰块、水晶相媲美,于是便有“一块翡翠,万块冰”等说法。这些说法使人们联想到冰种翡翠是“冰的”。产生此错觉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人在看到冰种翡翠时,会与常见的玻璃状硅质岩石相比较——常见的硅质岩石多数为铁、镁质的多金属硅质岩,这些岩石常因岩石中所含铁质的多少而呈白色、褐色、黄褐色,并在岩石中常常可见到不同颜色的铁质包裹体。由此,人们便理所当然地认为比这类岩石更为透明的冰种翡翠,应该是不含任何金属元素或其他杂质的“冰”的或者“水晶”的,最多为“玻璃种翡翠”即玻璃状翡翠。而实际上,冰种翡翠也常含铁、镁质包裹体和其他杂质。冰种翡翠实际上是一种玻璃状的多金属硅质岩,主要由绿辉石、角闪石、辉石等矿物组成,含有较多的钠长石作为填充物。常见矿物以透辉石为主,也常含有钠铬辉石,还常含透闪石、阳起石、紫苏辉石以及一些次生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