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两位李烈均区别?
同姓同名不同人,民国时期,有两个“李烈钧”,一个在江西,一个在台湾。
1882年9月2日,(农历七月十五日)李烈钧生于江西武宁县,字静仁,号英武。其父李尧栋是江西望族,伯父李淮澄为举人,叔父李淮荃为优贡生,叔祖父李尚宽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武科举人。李烈钧自幼聪颖,因家贫失学,13岁即随父教读,研读《三鱼堂秘籍》、《八蛮斋讲义》等,深受影响。14岁从乡塾师从温经,16岁随父赴云南,从朱桂桢等人读《四书》、《五经》、《通鉴》,后读严复所译英、法书。1906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3年7月,李烈钧任江西督军,建立江西陆军测绘学校(今华东交通大学),并支持创办《民声》日报。1914年,组建赣江上游水师,创办赣江上游自来水公司。1915年,再度组建赣江上游水师,兼任南昌舰团长。1916年6月,李烈钧正式就任江西督军。1917年1月,李烈钧追随孙中山南下广州,任大元帅府海军司令部海事处长。1918年1月,再度就任江西督军。1919年底,李烈钧辞职。1924年,李烈钧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二次代表大会。
晚年。1925年10月,李烈钧在台湾创办《市民周刊》。1927年,李烈钧在台湾创办了三台中学,还恢复了台湾公法学校。1928年10月,李烈钧受聘为北京大学法学兼职教授。1930年2月16日,李烈钧在台湾省立医院病逝。国民政府曾追加其为民国一级官吏,特颁“勋章”,并公葬台北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