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翡翠原石无皮?
翡翠原石有表皮与没有表皮的分别,主要在于抛光后的优劣,以及是否带色,因为有些无色原石的表面,会有风化壳,也就是所谓的“皮”,但此类“皮”一般质地疏松多孔,非常不坚硬,且颜色极浅,所以不影响最后成品的美观性。 当然,无皮的原料,一般都是指绿色或紫色等带色的宝石级翡翠原石。因为这些有色宝石的原石,在开采后通常都会随矿体有一层风化的外壳,这层外皮往往会在加工时被除去,而只有那些经过大自然数百万年磨砺,风化而形成的表面光滑、色泽温润的整体,才会保留下来供我们赏玩。 而那些带有色细脉的大理岩风化外壳被保留下来,我们在雕刻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其清理掉才能进行后续的工序。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原生矿或残坡积、冲洪积矿床中的半风化岩石,经流水冲刷、磨圆后形成卵石状的翡翠原石,由于表面光滑,也有近似玻璃的光泽,因此这类原石也常被归类为“无皮”。 还有一种特殊的山料,即水石。这种石头是裸露在外的翡翠原石,由于长时间的风吹雨打,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皮,但是水石的特点是内部结构致密紧致,材质细腻,不易磨损,并且具有玻璃至油脂光泽;而且由于长期受到自然滋润,水分含量较高,所以手触感也非常好。
在河床沿岸及河床外的山坡或山沟,雨水冲下来一些没有受到河水长期翻滚冲刷的翡翠石料,这种翡翠石料大多只受到雨水侵蚀及地表风化,没有“皮壳”包体,称为“水石”。
水石的石皮很薄,一般绿的很深,但水头往往不高,玻璃光泽,常带有深褐色或黄绿色苔藓状及脉状等浸染、渗滤体。在水石上面常可发现一些风化很弱,翡翠特征十分明显的翡翠结晶微晶斑块,“地”色多呈白、黄、青等色,结构以粒状为主,偶见斑状结构。水石外表一般很光滑,常有凹坑裂隙,断口多在裂缝中浸蚀而成,故裂纹不发达。水石有时亦可发育有与籽料相似的皮壳,但相对较薄。
主要产在河床外的山坡或山沟中。水翻砂是在山洪暴发时,由河水夹带并冲刷下来的翡翠砾石及表土沿山坡漫流时平铺沉积在洪水所到之处。水翻砂翡翠石料,大都只受到短暂河水冲刷及地表风化,因此其皮壳比水石发育,常发育白色或灰紫色的较薄的皮壳,这些皮壳的发育可能与水石一样是在坡积、洪积过程中产生的。
水翻砂翡翠质量一般较差。水翻砂多产在山坡上,由于山洪暴发,河水暴涨,洪水携带翡翠石料冲出河床,沿河两岸漫流,其中较重的翡翠石料和粗砂、砾石滞留在靠近河岸的山坡或河漫滩上,而表土则被继续冲带到较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