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怎么有中国的?
粮票是一个国家的财政货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党和政府在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同时,决定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于1953年开始发行粮食票证,以便政府掌握居民的粮食消费量和供应情况。 粮食部门凭票证向农民收购粮食,消费者到商店购买粮食必须持有粮票,当时没有粮票任何商品都买不到。后来随着粮食市场的开放,粮票才逐渐退出市场,被市场经济所取代。
我国发行的粮票分全国通用粮票和地方粮票两种。地方粮票又分为省(市)、县两级。县一级的粮票较多,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所以各地发行的粮票风格也不尽一样。
以全国通用的粮票为例,第一套于1955年发布,全套6枚。图案为天安门和华表,下方为“中国人民邮政”字样和面额;第二套于1958年发行,全套4枚,图案为天安门前两个升旗手,下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全国工业供销系统联合经营处”文字和面额;第三套于1079年发行,全套2枚,无图案,仅以颜色区分面值;第四套于1982年发行,全套2枚,图案为天安门和飘扬的旗帜,下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字样及面额。 从这三套粮票可以看出,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对粮票的印制开始采用多版次印刷。这给假粮票的制作提供了条件。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假粮票大致可分为五种。一种是利用真粮票的版纸和图案制版,自行加印或涂改而伪造的。这种假粮票一般字迹模糊,图案与真粮票差别较大;另一种是用复印机复印的,字迹图像清晰,但纸张粗糙,缺少粮票应有的质感;第三种是使用电脑制作,打印出的彩色仿伪纸,这种粮票一般比较逼真,不易识别;第四种是根据旧粮票的图案加以想像设计而成,制作精良,仿真度极高,不仔细观察很难辨别;第五种则是用普通纸币的印制设备制作的,质量较差的低仿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