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玉石是什么?
要说中国的玉,那可得好好唠唠嗑,毕竟作为“中国五大名玉”之首的和田玉,可是经过几千年的打磨和雕琢,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宝物啊! 和田玉,名字里带了“和田”二字,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这是新疆和田地区的玉器,但其实真正的和田玉是产于我国青海的玉种,主要产地在昆仑山脉。 可能有人就不服气了,不是有“和田玉不产在中国,而产在泰国”的说法吗?这话对,也不对。
严格来说,这种说法是把和田玉和新疆和田玉混为一谈了,虽然和田玉的确不是中国特产,但新疆和田玉是我国唯一已经发现并且开采利用的和田玉。所以后来人们提到和田玉,大多指代的是新疆和田玉。 不过,新疆和田玉并不等同于昆仑玉。
据考古发现的史料来看,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了和田玉,并在西域地区进行开采和运用。《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沃之野,凤鸟之卵是处(此处)。”郭璞注曰:“今沃州土中多有卵也。卵若鸡子,黑色,其上有黄晕如车轮,此即凤皇蛋也。”这种凤皇蛋,就是产自于新疆和田玉处的和田玉籽料。
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引入了核桃木、葡萄、苜蓿等植物,同时也带回了软玉(和田玉)这一矿物,从此开启了和田玉利用的新篇章,并逐渐流传至民间。 魏晋南北朝时,中原战乱纷争,新疆地区却出现了统一王朝——北魏,国力渐盛。魏朝与中原各朝代一样,以农立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这也为新疆和田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朝建立后,疆域辽阔,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新疆和田玉也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唐朝时,边陲少数民族政权吐蕃占领新疆大部分地区,使得新玉开采利用的速度更快。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和田玉,甚至将其刻制成自己的随身佩剑。
到了宋代,软玉的制作工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不仅采用了琢玉、碾玉等工艺,还创造了“缕空”雕刻法来装饰玉表。同时,宋代的玉雕题材也开始丰富多彩起来,除了传统的龙凤、花鸟外,还有人物故事、山水、人物、花卉等,应有尽有。
元代,随着蒙古铁骑南下,南疆塔里木盆地一带的玉矿遭到严重破坏,新疆和田玉产量开始急剧下降。元朝末年,更是出现“白玉虽细碎不堪采,水银浸透入地中,取之不下数斛,费工甚巨”的情境。可见,当时的和田玉开采已相当费力。
清朝初期,和田玉的开采情况没有太多记载,但在雍正年间,由于宫中盛行玩赏“玉渣”(研磨后剩余的玉粉及形状极小的片状玉块),致使新玉资源进一步紧张。到乾隆时,宫内甚至下令禁止采集大小玉渣,以使和田玉“原料”得以保存。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御厂”所用的原料甚至都要从民间收集,足见当时和田玉资源匮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