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扇谁画的最好?
团扇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融绘画、诗词、书艺、印染、编织、刺绣于一体,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热衷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团扇最初叫做“纨扇”或“纨扇子”。根据史料记载,汉朝就有了用纨扇做成的宫扇和团扇,但那时的团扇并不普及,也不是用来遮阳的。团扇真正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用具并流行开来是在唐朝,当时人们夏天有用团扇扇风的习俗,在唐人王建的诗句中就有“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临风颤”的诗句。
宋朝时团扇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折叠式的团扇(《宋人词话》中有记载),到元明清三代这种形制的团扇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的人们一提到团扇往往会想到日本动漫《千与千寻》里无脸男拿着一只团扇的形象,其实在我们国家古代文学作品中也常常出现团扇的身影。唐代诗人杜甫的《羌村三首》之一中提到“晚晴幼女搭巾帕,淡妆晓黛钱刀尺”,这里的“巾帕”指的就是团扇;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送杜叔高》中也有“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的句子,这“神京路”上的“断鸿”旁边的“长天暮”自然也包括了团扇。 除了文人墨客以外,团扇上最能体现出民间生活气息的要属我国各个民族的民间艺术家们创作的团扇画了。例如新疆吐鲁番博物馆收藏的唐代绢团扇画上就有表现当地群众打马球的活动;在北京琉璃厂的旧书摊上常常能看到晚清民国时期的团扇画,这些作品大多都反映了市民生活的场景,如闹市街头、茶馆里看书聊天、说书的艺人等,虽然这些团扇画的表现题材很丰富,但构图都是正侧方多圆角形的画面。